窦性心动过速是什么病
窦性心动过速是成人窦性心律频率超100次/分的常见心律失常,机制与窦房结自律性增高有关。病因分生理性(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理性(心血管及其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多数无症状,心率过快时可有心悸等症状,听诊心律整齐。诊断靠心电图及血常规等检查。治疗分针对病因和对症治疗,预后因病因及人群而异,生理性者预后好,病理性者取决于基础病,特殊人群预后有差异。
一、定义
窦性心动过速是指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100次/分。它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机制主要与窦房结自律性增高有关。
二、病因
(一)生理性因素
1.年龄与性别:儿童和青少年心率相对较快,女性在某些生理状态下(如妊娠期)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一般来说,儿童新陈代谢旺盛,心率较成人快,随着年龄增长,心率逐渐趋于稳定,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由于身体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情况。
2.生活方式:剧烈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氧气和能量,心脏会加快跳动以满足需求,从而导致窦性心动过速;情绪激动,如紧张、焦虑、愤怒等,会使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引起心率加快;大量吸烟、饮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中的乙醇等成分会刺激心脏,导致窦性心动过速,长期大量吸烟饮酒还可能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增加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风险。
(二)病理性因素
1.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时,心脏会通过加快心率来试图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从而引发窦性心动过速;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身体为了获取足够的血液供应,会反射性地使心率增快以提高心输出量;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机体代谢,心脏负担加重,导致窦性心动过速,这类患者除了窦性心动过速外,还常伴有怕热、多汗、手抖、消瘦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相关表现;贫血患者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机体组织缺氧,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补偿氧气供应不足,进而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可能有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贫血症状。
2.其他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如肺炎、阑尾炎等急性感染时,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等物质会刺激机体,引起发热、炎症反应等,导致心率加快;严重的疼痛刺激,如外伤、手术等引起的剧烈疼痛,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窦性心动过速;休克患者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增快以维持血压和重要器官的灌注。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当心率过快时,可能出现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头晕、黑矇,甚至晕厥。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窦性心动过速时可能更易出现烦躁不安等表现;老年人可能对心率变化耐受性较差,症状相对更明显。
(二)体征
听诊可发现心率超过100次/分,心律整齐。
四、诊断
(一)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是诊断窦性心动过速的主要方法,表现为窦性P波规律出现,频率>100次/分,P-R间期≥0.12秒。通过心电图可以明确心率情况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心律失常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的正常心率范围不同,儿童心率相对更快,需要结合年龄判断是否为窦性心动过速。
(二)其他检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血常规、甲状腺功能、心肌酶谱等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肌损伤等可能导致窦性心动过速的病因。例如,血常规检查可以判断是否有贫血;甲状腺功能检查可以了解甲状腺激素水平;心肌酶谱检查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心肌损伤等情况。
五、治疗
(一)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是由生理性因素引起,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一般在休息、平复情绪后可自行缓解;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引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需要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等;如果是贫血引起,需要纠正贫血,根据贫血的原因进行相应治疗,如补充铁剂、维生素B12等。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不同,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以从根本上解决窦性心动过速的问题。
(二)对症治疗
当窦性心动过速引起明显症状时,可考虑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减慢心率,但药物使用需谨慎,尤其是儿童等特殊人群,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儿童患者,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安抚情绪、调整休息等,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药物。
六、预后
一般来说,生理性因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预后良好,去除诱因后可恢复正常;由病理性因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预后取决于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如果基础疾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窦性心动过速也可得到改善;如果基础疾病较严重且未得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影响心脏功能,导致不良预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由于身体机能不同,预后也会有所差异,儿童相对恢复能力可能较强,但也需要密切关注基础疾病的影响;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基础疾病较多,预后相对复杂,需要更加精心的治疗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