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速分心脏病和非心脏病因素导致,可通过病史等鉴别,相关检查有心电图等,处理原则因病因不同而异,儿童和老年人出现心动过速需特别注意。正常成人安静心率60-100次/分钟,超100次/分钟为心动过速。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可引发;非心脏病因素包括生理性(年龄、生活方式)和其他系统疾病(如甲亢、严重感染)。鉴别结合病史等,检查有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病导致的按类型处理,非心脏病因素导致的生理性因素所致休息等可缓解,其他系统疾病导致的针对原发病治疗。儿童出现不明原因心动过速家长要重视,老年人出现需及时就医并注意生活方式。
一、心动过速是心脏病的常见症状之一
心动过速是指心率超过了正常范围,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钟,当心率超过100次/分钟时可称为心动过速。很多心脏病都可能引发心动过速,例如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心肌供血不足时,心脏可能会通过加快心率来试图维持有效的心输出量,从而出现心动过速;心肌病患者,如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结构和功能异常,也常伴有心动过速的表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结构发育异常,也可能出现心动过速情况。
二、非心脏病因素也可能导致心动过速
(一)生理性因素
1.年龄因素:儿童的新陈代谢较快,心率相对成人偏快,在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下更容易出现生理性的心动过速,一般属于正常生理反应,休息后多可缓解。老年人的心脏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但若只是在情绪激动、轻度活动后出现轻度心动过速,也可能是生理性的,但相对而言老年人出现心动过速更需警惕潜在疾病。
2.生活方式因素:大量饮酒、喝咖啡或浓茶,其中的酒精、咖啡因等成分会刺激心脏,导致心率加快出现心动过速;剧烈运动后,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供应,心脏会通过加快跳动来满足需求,这是一种生理性的应激反应,休息片刻后通常可恢复正常心率。
(二)其他病理性因素
除了心脏病外,一些其他系统的疾病也可能引发心动过速,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快机体的代谢速度,进而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率增快出现心动过速;严重感染时,身体处于应激状态,炎症因子等会刺激心脏,也可能引起心动过速。
三、心动过速的鉴别与相关检查
(一)鉴别方法
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特点等进行鉴别。如果患者有明确的心脏病病史,如曾诊断为冠心病等,出现心动过速时首先要考虑心脏病复发或加重导致;而对于没有心脏病病史的人,出现心动过速则需考虑是否是生理性因素或其他系统疾病引起。
(二)相关检查
1.心电图检查:这是诊断心动过速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明确心动过速的类型,如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通过心电图能清晰看到心率情况以及心脏电活动的异常表现。
2.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心电图,对于偶发的心动过速情况能够更好地捕捉到,有助于明确心动过速发生的频率、规律以及与患者症状的关系等。
3.心脏超声检查:对于怀疑有心脏病导致的心动过速患者,心脏超声可以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情况,如心脏各腔室的大小、心肌的厚度、瓣膜的功能等,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
四、针对不同情况的处理原则
(一)心脏病导致的心动过速
如果是心脏病引起的心动过速,需要根据具体的心脏病类型进行相应处理。例如冠心病引起的心动过速,可能需要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心肌病引起的心动过速则要针对心肌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可能涉及到改善心肌重构等方面的治疗等。
(二)非心脏病因素导致的心动过速
1.生理性因素导致:对于由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导致的心动过速,一般休息片刻,平复情绪后即可缓解。如果是因饮酒、喝咖啡或浓茶等导致,停止相关摄入后心率通常会逐渐恢复正常。
2.其他系统疾病导致:如果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心动过速,需要针对甲状腺功能亢进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甲状腺药物等;严重感染导致的心动过速则需要积极控制感染,随着感染得到控制,心动过速的情况也会有所改善。
五、特殊人群需特别注意
(一)儿童
儿童出现心动过速时,由于儿童的心脏代偿能力相对较弱,且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如果儿童出现不明原因的心动过速,家长要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等严重疾病的可能。同时要注意儿童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剧烈运动、避免让儿童大量饮用含有咖啡因等刺激性成分的饮料等。
(二)老年人
老年人出现心动过速时,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心动过速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老年人要定期体检,关注心脏健康状况,在出现心动过速时要及时就医,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等情况,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并进行合理治疗。同时老年人要保持平稳的情绪,避免过度激动,生活方式要相对规律,避免过量饮酒、浓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