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肺炎和支气管炎的区别
支气管肺炎和支气管炎在定义与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原则、预后情况等方面存在不同。支气管肺炎累及终末细支气管、支气管和肺泡,起病急,有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肺部有固定中细湿啰音,X线见斑片状阴影,治疗需控制感染等,多数可愈,重者可致并发症;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炎症,有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等症状,肺部啰音不固定,X线大多正常或肺纹理增粗,治疗以对症和控感染为主,多数预后好,少数可反复发作成慢性。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1.支气管肺炎:也叫小叶性肺炎,是累及支气管壁和肺泡的炎症,发病部位主要是终末细支气管、支气管和肺泡。多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婴幼儿、年老体弱者或有基础疾病者易患。
对于婴幼儿,其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决定了更易发生支气管肺炎,如气道较狭窄、纤毛运动功能差等,感染后炎症易蔓延至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年老体弱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易受病原体侵袭引发炎症。
2.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的炎症,发病部位主要是支气管。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物理或化学性刺激等引起,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儿童多见。
儿童时期支气管管径较细,黏膜柔嫩,血管丰富,一旦受到病原体感染或外界刺激,易发生黏膜炎症,且病情变化相对较快。
二、临床表现
1.症状表现
支气管肺炎:起病较急,主要症状有发热,热型不定,可为低热、中等度热或高热;咳嗽较频繁,早期为刺激性干咳,以后转为湿性咳嗽,可伴有咳痰;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呼吸频率加快;部分患儿可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
婴幼儿患支气管肺炎时,气促表现较为明显,可能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炎时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心率加快等表现。
支气管炎:一般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之后以咳嗽为主要症状,开始为干咳,以后有痰。婴幼儿症状较重,常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一般无气促和明显的全身症状。
儿童支气管炎时,若咳嗽剧烈可能影响睡眠和进食。对于不同年龄儿童,表现略有差异,年幼儿可能更容易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这与儿童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以及感染后全身反应有关。
2.体征表现
支气管肺炎:肺部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深吸气末更为明显。严重者可出现口唇发绀、呼吸困难等。
当肺部炎症累及范围较广时,湿啰音分布更广泛。对于重症支气管肺炎患儿,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相关体征,如呼吸节律改变等。
支气管炎:肺部听诊可闻及双肺呼吸音粗糙,可有不固定的散在的干啰音和粗中湿啰音,咳嗽后啰音可减少或消失。
三、影像学表现
1.支气管肺炎:胸部X线检查可见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可融合成片,或累及多个肺叶。严重时可出现肺不张、肺气肿等并发症的相应影像改变。
在婴幼儿支气管肺炎中,X线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通过观察肺部阴影的分布、形态等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影像学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2.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大多正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
由于支气管炎主要病变在支气管,肺部实质受累较轻,所以X线表现相对不明显。但在一些病毒感染引起的较严重支气管炎中,可能也会出现肺纹理增粗等轻微改变。
四、治疗原则
1.支气管肺炎:主要是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功能、对症治疗及防治并发症。根据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感染可选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可使用抗病毒药物等。同时给予吸氧、祛痰、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
对于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在抗感染治疗时要选择合适的药物,考虑到婴幼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用药需谨慎。在对症支持方面,吸氧要根据患儿缺氧情况合理调整氧流量和吸氧方式。
2.支气管炎: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控制感染。一般使用止咳、祛痰药物缓解咳嗽咳痰症状,若有细菌感染证据可使用抗生素。
儿童支气管炎在使用止咳祛痰药物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一般不常规使用抗生素,要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避免滥用。
五、预后情况
1.支气管肺炎:大多数患儿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痊愈,预后良好。但如果病情严重,治疗不及时,可能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婴幼儿、有基础疾病的患儿预后相对较差。例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支气管肺炎患儿,由于心脏本身存在基础病变,在肺炎时心脏负担加重,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预后需要密切关注。
2.支气管炎:多数患儿预后良好,经过治疗后症状可逐渐缓解,咳嗽等症状一般在1-2周内消失。但少数患儿可能会反复发作,转为慢性支气管炎。
对于儿童支气管炎,如果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容易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所以对于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的儿童,要注意加强护理,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反复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