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表现是什么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表现多样,症状有劳力性、夜间阵发性、端坐呼吸等呼吸困难,痰中带血、大量咯血等咯血,长期慢性咳嗽,心悸等;体征有心脏的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开瓣音等,还有面颊部潮红、右心室扩大体征等;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患者表现各有特点,需综合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一、症状表现
(一)呼吸困难
1.劳力性呼吸困难:是最早期的表现,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这是由于二尖瓣狭窄导致左心房压力升高,肺淤血加重,影响气体交换。随着病情进展,体力活动耐力逐渐下降,较轻的体力活动即可引发呼吸困难。例如,患者平时能快速行走一段距离,患病后可能快走几百米就会出现气促。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其发生机制与平卧时回心血量增加,左心房压力进一步升高,肺淤血加重有关。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这是急性肺水肿的表现,是由于肺毛细血管压急剧升高,液体渗出到肺泡所致。
3.端坐呼吸:病情严重时,患者只能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平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多,肺淤血更明显,端坐位可减少回心血量,改善肺通气。
(二)咯血
1.痰中带血或血痰:常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合并存在,由于肺泡壁或支气管内膜毛细血管破裂所致。例如,患者在咳嗽时痰中带有少量血丝或呈现血痰状。
2.大量咯血:多见于严重二尖瓣狭窄的患者,是由于支气管静脉破裂出血。当肺静脉压突然升高时,支气管静脉破裂,导致大量鲜血咯出。这种情况在妊娠或体力活动后更易发生,因为此时静脉回流增加,左心房压力进一步升高。
3.粉红色泡沫痰:是急性肺水肿的特征性表现,为肺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混合血液形成。
(三)咳嗽
1.长期慢性咳嗽:多在夜间或劳累后出现,可能与支气管黏膜淤血水肿,以及左心房增大压迫支气管有关。例如,患者在夜间睡眠时可能因咳嗽而醒来,咳嗽多为干咳或伴有少量白痰。
(四)心悸
患者可自觉心跳加快、心慌,这是由于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等所致。心房颤动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心排血量减少,导致患者出现心悸症状。
二、体征表现
(一)心脏体征
1.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这是二尖瓣狭窄最重要的体征。杂音局限,不传导,舒张中晚期最明显,呈递增型。当患者左侧卧位、呼气末时杂音更易闻及。其产生机制是舒张期左心房血液通过狭窄的二尖瓣口流入左心室,血流经过狭窄瓣口时形成湍流而产生杂音。
2.开瓣音:若瓣膜弹性及活动度较好,在心尖区内侧可闻及一个紧跟第二心音后的高调、短促、响亮的声音,称开瓣音。它的存在提示二尖瓣瓣叶弹性及活动度尚好,对判断二尖瓣狭窄的瓣膜病变程度有一定价值。
3.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由于二尖瓣狭窄时,舒张期左心室充盈减少,心室开始收缩时二尖瓣位置较低,关闭时振动幅度较大,所以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
4.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分裂: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且由于肺动脉扩张,可出现分裂。当右心室扩大时,肺动脉瓣关闭延迟,也可导致第二心音分裂。
(二)其他体征
1.面颊部潮红:呈现“二尖瓣面容”,是由于肺动脉高压、心排血量减少,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所致,多见于中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
2.右心室扩大体征:右心室扩大时,可出现剑突下心脏搏动,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等。
三、不同人群的表现特点
(一)儿童患者
儿童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可能表现为活动耐力下降,如玩耍时比同龄儿童更容易疲劳、气短。心脏体征方面,心尖区舒张期杂音可能不如成人典型,但开瓣音等体征仍可能存在。此外,儿童的心律失常表现可能相对不典型,需要密切观察其心率、心律变化。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其症状可能不典型,呼吸困难等表现可能被其他基础疾病掩盖。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困难症状容易被误判为肺部疾病所致。心脏体征方面,心尖区杂音可能因老年患者心脏结构改变等因素而不典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等体征也可能因合并其他疾病而表现不明显。同时,老年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的风险较高,需要特别关注心率和心律情况。
(三)女性患者
女性患者在妊娠、月经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血流动力学变化,可能使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症状加重。妊娠时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会使左心房压力进一步升高,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更明显。月经期间,部分女性患者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心脏症状有所波动,需要加强病情监测。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表现多样,通过症状、体征以及结合相关检查(如超声心动图等)可明确诊断。不同人群由于自身生理特点不同,表现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医生需综合考虑进行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