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手法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手法治疗包含放松类手法(揉法、滚法)和整复类手法(斜扳法、后伸扳法),适用一般轻症及不适合或不愿手术的患者,禁忌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腰部有急性化脓性感染等情况的患者,疗程依病情定,注意治疗前评估、治疗中反应及治疗后护理,还可与牵引、药物治疗联合应用,需据具体情况选手法、定疗程等以达最佳疗效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手法治疗的常见类型及原理
(一)放松类手法
1.揉法:通过手部动作在腰部肌肉等部位进行揉动,利用轻柔的力量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其原理是借助手法产生的机械力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的营养供应,缓解肌肉痉挛。例如,研究表明,揉法可以使腰部肌肉的血流量增加,降低肌肉的紧张度,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的肌肉环境。
2.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附着于一定部位上,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持续不断地滚动。滚法能够深入到肌肉深层,进一步放松腰部的软组织,解除肌肉粘连等情况,增加腰部关节的活动度。
(二)整复类手法
1.斜扳法:患者侧卧,医生一手抵住肩部,一手扶住臀部,将腰部旋转到一定限度后,再适当用力扳动,使腰椎关节得到调整。斜扳法主要是通过调整腰椎关节的位置,恢复椎间关节的正常对合关系,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临床研究发现,斜扳法可以改变椎间盘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缓解神经根受压引起的疼痛等症状。
2.后伸扳法:患者俯卧,医生握住患者双下肢踝部,将双下肢向上提拉,同时用手按压腰部,使腰部后伸。后伸扳法有助于增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后方结构的压力,并且可以调整腰椎的生理曲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部活动受限有改善作用。
二、推拿手法治疗的适用人群及禁忌人群
(一)适用人群
1.一般轻症患者:对于初次发作、病程较短、症状较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推拿手法治疗往往有较好的效果。例如,年轻患者因长期不良姿势导致的轻度腰椎间盘突出,通过合适的推拿手法治疗,可缓解症状,促进恢复。
2.不适合手术或不愿手术的患者:一些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不适合进行手术治疗;或者部分患者主观上不愿意接受手术,这部分患者可以考虑推拿手法治疗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二)禁忌人群
1.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严重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推拿手法治疗中的一些刺激可能会导致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增加等不良后果,因此这类患者不适合推拿手法治疗。
2.腰部有急性化脓性感染、结核等患者:腰部存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推拿手法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腰椎结核患者,推拿手法可能会加重病情,所以这类患者禁忌推拿。
3.腰椎肿瘤患者:腰椎肿瘤患者进行推拿手法治疗可能会造成肿瘤的转移或加重局部病情,故不适合。
4.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腰部推拿手法治疗需谨慎,因为不当的手法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一般不建议进行常规的推拿手法治疗,如有需要应在专业医生严格评估下进行。
三、推拿手法治疗的疗程及注意事项
(一)疗程
推拿手法治疗的疗程一般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而定。通常每周进行2-3次推拿治疗,一个疗程为10-15次左右。但具体疗程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病情变化进行调整。例如,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1-2个疗程即可看到明显效果,而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2-3个疗程甚至更长时间。
(二)注意事项
1.治疗前评估:在进行推拿手法治疗前,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必要时结合影像学检查(如腰椎CT、MRI等),明确诊断和病情程度,以确定是否适合推拿手法治疗以及选择合适的手法。
2.治疗中患者反应:在推拿过程中,患者应密切配合医生,如感觉不适或疼痛加剧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要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手法力度和操作方式,确保患者在舒适的状态下接受治疗。
3.治疗后护理:推拿治疗后,患者要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寒,短期内避免腰部过度活动和剧烈运动。同时,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如站立、坐姿要正确,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等不良姿势,以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病情复发。
四、推拿手法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
(一)与牵引治疗联合
牵引治疗可以增大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力,而推拿手法治疗可以进一步调整腰椎关节的位置,放松肌肉。两者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例如,先进行牵引治疗拉开椎间隙,然后再进行推拿手法调整关节和放松肌肉,临床研究显示这种联合治疗方法比单独使用牵引或推拿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和改善腰部功能。
(二)与药物治疗联合
如果患者疼痛较明显,可在推拿手法治疗的同时配合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仅说明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来缓解疼痛症状。但要注意药物与推拿手法治疗之间的相互影响,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例如,在推拿后适当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手法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确定疗程,并注意相关的禁忌和联合治疗等事项,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