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和麻疹有什么区别
荨麻疹病因复杂,约3/4患者难寻确切病因,常见诱因多样,临床表现为皮肤风团等,诊断靠典型表现等,治疗需去因、抗过敏等,预防要避过敏原;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等有不同表现,诊断依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等,治疗是对症支持及防并发症,预防靠接种疫苗等
一、病因方面
1.荨麻疹:病因较为复杂,约3/4的患者难以找到确切病因。常见诱因包括食物(如鱼虾、蟹贝、牛奶、鸡蛋等)、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呋喃唑酮等)、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呼吸道吸入物及皮肤接触物(如花粉、动物皮屑、粉尘、某些植物、昆虫叮咬等)、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精神因素(如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内分泌紊乱、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因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不同,荨麻疹的病因构成可能有差异,例如儿童可能更易因食物或感染引发荨麻疹,而成年人可能与药物、自身免疫等因素关系更密切。
2.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麻疹在人群普遍易感,不同年龄、性别人群易感性无显著差异,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5岁未接种疫苗的儿童,但随着疫苗的广泛接种,各年龄组均可发病。
二、临床表现方面
1.荨麻疹:
症状特点:典型表现为皮肤出现风团,常突然发生,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新的风团可陆续发生,此起彼伏。风团大小及形态不一,可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颜色可为红色、白色或皮色。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部分患者可伴有血管性水肿,表现为皮肤肿胀,边界不清。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心慌、烦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全身症状,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不同年龄人群荨麻疹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等原因,瘙痒等症状对其生活影响可能更难评估。
病程:急性荨麻疹病程在6周以内,慢性荨麻疹病程超过6周。
2.麻疹:
症状特点:潜伏期一般为6-18天,平均10天左右。前驱期持续3-4天,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黏膜斑(柯氏斑),柯氏斑是麻疹早期具有特征性的体征,位于双侧颊黏膜近磨牙处,为0.5-1mm大小的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可逐渐增多,互相融合。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耳后、发际出现,逐渐波及面部、颈部,然后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可融合成片,疹间可见正常皮肤。出疹期体温可升高至40℃左右,全身中毒症状加重。恢复期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伴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整个病程约10-14天。不同年龄儿童麻疹表现可能有差异,比如婴儿麻疹往往不典型,皮疹可能不典型,且容易出现并发症。
三、诊断方面
1.荨麻疹:主要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即风团及不同程度的瘙痒,再结合病程等情况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进行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辅助检查,以明确过敏原等情况,但这些检查主要是辅助诊断,并非确诊的金标准。不同年龄人群在诊断时,儿童可能需要更仔细观察皮疹特点及询问病史,因为儿童表达能力相对有限。
2.麻疹:根据流行病学史(如接触过麻疹患者等)、典型临床表现(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口腔柯氏斑、典型皮疹等)即可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可进行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若阳性可确诊。在诊断时需注意与其他出疹性疾病鉴别,如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等,不同年龄人群在鉴别诊断时要考虑各自疾病的发病特点。
四、治疗方面
1.荨麻疹: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抗过敏和对症治疗。常用药物有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对于急性荨麻疹,病情较轻者可选用1-2种抗组胺药物;病情严重伴有休克、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应立即抢救,给予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不同年龄人群用药需考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选择适合儿童剂型及剂量范围的药物,且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麻疹: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防治并发症。患者需隔离休息,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补充维生素A等。如有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慎用退热剂,以免引起虚脱;咳嗽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有并发症者则针对相应并发症进行治疗。由于麻疹患者免疫力下降,要特别注意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如肺炎、喉炎、心肌炎等,不同年龄人群在治疗麻疹时,儿童的护理和支持治疗更为重要,要注重营养支持和预防继发感染等。
五、预防方面
1.荨麻疹:预防主要是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如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则避免食用该食物,明确对某种药物过敏则避免使用该药物等。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减少接触可能的过敏原。不同年龄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预防措施,儿童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宠物、植物等。
2.麻疹:预防主要是通过接种麻疹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儿童要按计划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可有效预防麻疹的发生。在麻疹流行季节,要避免带儿童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要及时就医并隔离,防止疾病传播。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是麻疹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通过疫苗接种可有效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