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症状

来源:民福康

高血压性脑出血会引发意识障碍、头痛、呕吐、肢体运动障碍、肢体感觉障碍、语言障碍、眼部症状等多种表现,其中意识障碍受出血部位、出血量、年龄、血压控制情况等影响;头痛与血肿形成致颅内压升高及周围脑组织受压水肿有关;呕吐因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肢体运动障碍取决于出血部位,年龄、基础疾病影响恢复;肢体感觉障碍由破坏感觉传导通路导致,年龄、基础疾病影响恢复;语言障碍与语言中枢部位及受损程度相关,年龄、不良生活方式影响;眼部症状因波及眼部神经结构引起,年龄、眼部基础疾病影响其表现与恢复

一、意识障碍

表现: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可表现为嗜睡,即患者处于持续睡眠状态,但能被轻度刺激唤醒,醒后能正确回答简单问题,但停止刺激后又很快入睡;重者可出现昏迷,昏迷程度可分为浅昏迷、中昏迷和深昏迷。浅昏迷时患者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疼痛刺激可有痛苦表情及躲避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可存在;中昏迷时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强烈刺激可出现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运动;深昏迷时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影响因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是影响意识障碍的重要因素。若出血部位位于脑干等重要结构,即使出血量相对较小也容易导致严重意识障碍;出血量较大时,颅内压急剧升高,会迅速引起意识障碍加重。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对意识障碍的耐受和恢复能力较差;而年轻患者可能在出血量不是特别巨大时,意识障碍程度相对较轻,但也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有长期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的患者,脑功能受损基础上再发生脑出血,意识障碍往往更严重。

二、头痛

表现:多数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会出现头痛症状,头痛的部位通常与出血部位有关,如基底节区出血常表现为病灶对侧头部疼痛,小脑出血可引起后枕部疼痛。头痛程度可轻可重,轻者为轻微胀痛,重者可呈剧烈胀痛或炸裂样痛。

机制:主要是由于脑出血后血肿形成,导致颅内压升高,刺激脑膜或脑血管引起疼痛;另外,血肿周围脑组织受压、水肿,也会引发头痛。年龄因素方面,老年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敏感性相对较低,但头痛仍然是重要的提示症状;而年轻患者可能对头痛的感受更明显。有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本身脑血管调节功能可能已受损,脑出血后更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头痛。

三、呕吐

表现:呕吐也是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见的症状之一,多为喷射性呕吐,即呕吐物呈一股一股地喷出。

机制:主要是因为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所致。当颅内压升高时,会反射性引起呕吐中枢兴奋,导致呕吐发生。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颅内代偿空间相对较小,颅内压升高较快,所以更容易出现频繁的喷射性呕吐;老年患者可能因胃肠道功能本身相对较弱,呕吐后可能更易出现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需要特别关注。有高血压病史且伴有胃肠道功能基础疾病的患者,脑出血后呕吐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需谨慎处理。

四、肢体运动障碍

表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障碍,常见的是病灶对侧的肢体偏瘫,表现为肢体无力、活动受限,严重时可完全不能活动。例如,患者可能无法抬起瘫痪侧的上肢,或者行走时瘫痪侧下肢拖地等。

影响因素:出血部位若在基底节区等支配肢体运动的关键区域,肢体运动障碍往往较为明显。年龄较大的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相对困难,因为其身体机能衰退,神经修复能力减弱;而年轻患者有更大的恢复潜力,但也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有长期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障碍可能恢复更慢,因为基础疾病会影响神经和肌肉的功能。

五、肢体感觉障碍

表现:患者可出现肢体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感觉减退等。例如,患者可能感觉瘫痪侧肢体麻木不适,对疼痛、温度等刺激的感知能力下降。

机制:是由于脑出血破坏了感觉传导通路所致。年龄因素会影响感觉障碍的恢复,老年患者感觉神经功能本身有所减退,脑出血后感觉障碍的恢复可能更迟缓;年轻患者感觉神经相对较“敏锐”,但也需要关注感觉障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有周围神经病变基础疾病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感觉障碍可能会更严重,且恢复难度更大。

六、语言障碍

表现:如果脑出血影响到语言中枢,患者可能出现语言障碍,常见的有运动性失语(能理解他人言语,但自己不能准确表达)、感觉性失语(能发音,但言语混乱,不能理解他人言语和自己言语的含义)等。

影响因素:语言中枢所在的部位及受损程度决定了语言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本身存在一定的语言功能退化,脑出血后语言障碍可能更难恢复;年轻患者语言功能相对较好,但也需要及时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有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可能本身存在一定的脑血管和神经功能损伤,增加了语言障碍发生的风险和恢复的难度。

七、眼部症状

表现:部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可出现眼部症状,如眼球运动障碍,表现为眼球不能正常转动;瞳孔变化,可出现瞳孔大小不等,若脑出血影响到动眼神经,可导致患侧瞳孔散大等。

机制:是因为脑出血波及到眼部相关的神经结构所致。年龄对眼部症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老年患者眼部本身的退行性变化基础上,脑出血后眼部症状可能更易被忽视或恢复更慢;而年轻患者眼部结构相对正常,脑出血后眼部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恢复可能性相对较大。有眼部基础疾病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眼部症状可能会更加复杂和严重。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昏迷
昏迷是完全意识丧失的一种类型,是临床上的危重症。昏迷的发生提示患者的脑皮质功能发生严重障碍,主要表现为完全意识丧失,随意运动消失,对外界的刺激的反应迟钝或丧失,但患者还有呼吸和心跳。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高血压性脑出血怎么办
孔伟 主任医师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三甲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需要接受住院治疗,然后根据出血量大小、出血部位以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进行内科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1.内科保守治疗在病情稳定时,如果患者肢体活动良好,需要鼓励患者尽早下床运动,可以减少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对于病情稳定但昏迷的患者,需要尽早进行神经康复治疗,包括药物、高压氧、针灸等综合治疗,其中常用的药物有醒脑静、甘露
高血压
高宾 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三甲
高血压是指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或者等于90毫米汞柱。一次血压增高不能说明有高血压,需要连续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如果均超过正常血压数值,可以确诊为高血压。人体的正常血压小于140/90毫米汞柱。如果血压只是轻度偏高,不建议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可以通过休息、适度运动以及节食减肥等方法控制血压。
脑出血
李明 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三甲
脑出血主要为高血压合并颅内细、小动脉硬化引起。其他的原因可以包括,颅内动脉瘤、颅内动静脉畸形等。脑出血其中最主要的诱因为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等。因此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非常关键,建议在平时的饮食中,多吃蔬菜及水果,保持低盐、低脂、低糖及低胆固醇饮食,适当的进行运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两种。
高血压
张进鹏 副主任医师
河源市人民医院 三甲
高血压是指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通常会有头晕、头痛、疲劳、心悸、胸闷等症状,有部分人可没有任何症状。有高血压患者需完善心电图、心脏彩超、肾功能、尿常规等检查协助诊断;治疗可选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二受体拮抗剂。
高血压
陈添华 副主任医师
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高血压的人现在越来越多,得了高血压也不用过于紧张,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疾病。血压经过规范的治疗,是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患者也人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获得很好的寿命。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要改善生活方式,合理的选择降压药物,并且积极控制相关的危险因素,把血压长期控制在目标范围。
高血压
曾宁 副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三甲
高血压病的患者也容易合并高脂血症,因为这两种疾病都属于代谢综合症的一种,和饮食有密切的关系。在生活中如果经常吃一些含胆固醇、饱和脂肪酸较高的食物会导致血脂增高,而血脂增高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于合并这两种疾病的患者,需要严格的控制饮食,还应该积极地控制体重以及戒烟戒酒、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于控制高血压以及血脂异常,具有比较好的
脑出血
曹东彪 主任医师
洛阳市中心医院 三甲
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分为五大类,基底节区出血、小脑出血,脑干出血,皮质下白质内出血,丘脑出血。引起脑出血常见的原因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烟雾病、海绵状血管瘤以及脑动脉淀粉样变性等。脑出血发病急、并发症多,预后差,死亡率高。脑出血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一旦出现脑出血要紧急就诊或拨打120。
脑出血
孙风来 副主任医师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三甲
脑出血是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临床上80%左右的脑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其他病因还包括,脑动脉瘤、烟雾病、脑血管畸形。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肢体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中枢性面瘫、失语、眩晕、复视、昏迷、脑疝、大小便失禁等等。脑出血的治疗,包括脱水降低颅内压、亚低温脑保护、补液维
脑出血
童威 副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三甲
脑出血通常就是指脑子里面的血管破了,所以血液进入脑组织也叫做自发性的脑出血。脑出血的发病率比较高,通常可以占到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通常的发病率可以达到60~80/10万每年,并且脑出血的死亡率也比较高。急性的脑出血通常可以达到30~40%的死亡率,是所有急性脑血管病中死亡率最高的。
高血压
桂晓䶮 副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三甲
高血压是一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者器质性损害,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起病比较隐匿,病程比较漫长,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出现很多靶器官的损害,严重的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脑出血
万兴 主治医师
金华市中心医院 三甲
脑出血是指脑组织内的血管破裂出血,引起脑出血的原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瘤血管畸形,脑肿瘤,血液系统疾病,以及长期服用抗凝药等。发病后起病比较急,发病快,死亡率比较高,患者会表现为说话不清楚,看东西不清楚,肢体偏瘫突然神志不清等等,应该及时治疗。
脑出血
袁俊丽 主任医师
邯郸市第一医院 三甲
脑出血一般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常见的原因包括高血压、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一般急性起病,可以突然出现躯体症状和体征,包括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也可以出现头晕、平衡障碍,共济失调;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包括嗜睡、昏迷和昏迷、颅脑ct检查,出现高密度病灶,主要是住院进行综合治疗。
脑出血
郭致飞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三甲
脑出血是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常见的一种临床急症。脑出血的原因最常见的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此外颅内的动脉瘤、血管畸形、烟雾病等也可以导致脑出血。脑出血症状包括患者会出现头痛、呕吐、偏瘫、失语、甚至昏迷、死亡。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出血量较小,大脑半球出血量在30毫升以下,小脑半球出血量在10毫升以下;手术治疗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