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的原因有哪些
高血压的相关疾病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主动脉缩窄。肾实质性高血压发病与水钠潴留及RAAS激活等有关,相关肾脏疾病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病等;肾血管性高血压因肾动脉狭窄致肾脏缺血激活RAAS,常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因肾上腺皮质病变致醛固酮增多,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嗜铬细胞瘤因释放大量儿茶酚胺致血压急剧升高,有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伴三联征等表现;皮质醇增多症因皮质醇分泌过量致钠潴留等,有特征性外貌改变等;主动脉缩窄致缩窄近端血压高远端低,有上肢血压高下肢低等表现
一、肾实质性高血压
(一)发病机制
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等有关。例如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相对增加,引起水钠潴留,进而使血压升高;同时炎症反应可能激活RAAS,血管紧张素Ⅱ增多,导致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
(二)相关肾脏疾病
1.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起病前多有链球菌等感染史,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病情迁延,逐渐进展为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是其常见临床表现之一。
2.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狼疮性肾炎,常见于育龄期女性,患者多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等多系统受累表现,同时伴有蛋白尿、血尿等肾脏损害及高血压;紫癜性肾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有过敏性紫癜病史,表现为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及肾脏受累出现的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
3.遗传性肾病:例如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肾脏出现多个囊肿,随着囊肿增大,压迫肾组织,影响肾功能,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引起高血压,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有家族遗传倾向。
二、肾血管性高血压
(一)发病机制
主要是由于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导致肾脏缺血,激活RAAS,使血管紧张素Ⅱ分泌增多,引起血压升高。肾动脉狭窄可造成肾脏血流减少,刺激肾小球旁器分泌大量肾素,进而促使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导致血压升高。
(二)常见病因
1.动脉粥样硬化:是肾血管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多见于老年人,常同时伴有冠状动脉、脑动脉等其他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肾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影响肾脏血流。
2.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主要累及肾动脉中、远段及分支,病变多为多发性,可呈串珠样改变。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有关,血管壁中层平滑肌纤维增生、弹性纤维断裂等导致血管狭窄。
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一)发病机制
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多,醛固酮作用于远端肾小管,促进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泄,引起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二)相关疾病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高血压可为持续性或波动性,一般为中度升高;低血钾可引起肌无力、周期性瘫痪、烦渴、多尿等症状。常见的病因是肾上腺皮质腺瘤,约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60%-80%,多为单侧单发腺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约占10%-40%,可为双侧性。
四、嗜铬细胞瘤
(一)发病机制
嗜铬细胞瘤主要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也可起源于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肿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急剧升高,还可引起代谢紊乱,如血糖升高、基础代谢率增高等。
(二)临床表现与病因
患者典型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伴有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部分患者血压可表现为忽高忽低的波动。嗜铬细胞瘤大多为良性,约10%为恶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儿童和青少年也可患病,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发病年龄可能更早。
五、皮质醇增多症
(一)发病机制
因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皮质醇,引起一系列代谢紊乱。皮质醇具有保钠排钾、促进糖原异生等作用,导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同时还可增强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等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二)相关疾病表现
患者除了有高血压外,还具有特征性的外貌改变,如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等)、皮肤紫纹、多毛、痤疮等,同时可伴有血糖升高、骨质疏松、性功能障碍等表现。常见病因是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过多导致的库欣病,约占皮质醇增多症的70%;其次是肾上腺皮质腺瘤或腺癌,约占20%-30%;异位ACTH综合征较少见,可由肺、胸腺、胰腺等部位的肿瘤分泌ACTH所致。
六、主动脉缩窄
(一)发病机制
主动脉缩窄使主动脉血流通过受阻,导致缩窄近端血压升高,远端血压降低。由于主动脉缩窄部位以上的血管压力升高,激活RAAS等机制,进一步加重血压升高。
(二)临床表现与病因
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肢血压升高,下肢血压降低,上肢血压可高于下肢血压20mmHg以上。患儿可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下肢乏力、冷感等;成人可出现头痛、鼻出血、心悸等症状。病因多为先天性血管畸形,是小儿主动脉缩窄的主要病因,少数为后天性,如大动脉炎引起的主动脉缩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