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跟荨麻疹的区别
过敏性紫癜是IgA介导的小血管炎,发病与多种致敏原致免疫反应有关,好发儿童青少年,男性多,有皮肤、消化道、关节、肾脏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有相应表现,诊断需排除其他病,治疗包括一般和药物;荨麻疹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致局限性水肿,发病主要是Ⅰ型超敏反应,任何年龄均可,有皮肤、消化道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助诊断,治疗分一般和药物;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女性患病时各有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小血管炎,以IgA介导的血管炎症反应为特征,发病机制可能与感染、食物、药物、花粉、虫咬等多种致敏原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机体对这些致敏原产生免疫球蛋白A(IgA)介导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全身小血管,引起血管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发病机制主要是Ⅰ型超敏反应,由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等介质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
二、临床表现
过敏性紫癜
皮肤症状:典型皮疹为双下肢对称分布的紫癜,可伴有荨麻疹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皮疹大小不等,初起为紫红色丘疹,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可融合成片,严重时可出现出血性水疱、溃疡。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皮疹可分批出现。
消化道症状:约半数患者可出现消化道症状,以腹痛最为常见,多为阵发性脐周或下腹部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便血等,偶可发生肠套叠、肠梗阻、肠穿孔等。
关节症状:约1/3患者出现关节症状,多累及膝、踝、肘、腕等大关节,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一般数日内可消退,不留后遗症。
肾脏症状:约30%-60%患者出现肾脏受累,多在紫癜出现后1个月内发生,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称为紫癜性肾炎,严重者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
荨麻疹
皮肤症状:皮肤出现风团,常突然发生,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新的风团可陆续出现,此起彼伏。风团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可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颜色可为红色、白色或皮色。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瘙痒程度轻重不一。
消化道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消化道黏膜受累,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累及喉头黏膜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慢性荨麻疹患者全身症状一般较轻。
三、实验室检查
过敏性紫癜
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升高,伴感染时可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升高,出血和凝血时间正常。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正常。
免疫学检查:血清IgA可升高,补体C3正常或升高,抗核抗体及类风湿因子多阴性。
肾活检:对紫癜性肾炎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可见肾小球系膜区有IgA沉积。
荨麻疹
血常规:急性荨麻疹伴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伴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慢性荨麻疹血常规一般无异常。
变应原检测: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寻找变应原,有助于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复发。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过敏性紫癜:主要根据典型的皮肤紫癜、消化道症状、关节症状、肾脏症状,结合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正常,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管炎即可诊断。需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鉴别。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紫癜为瘀点、瘀斑,不高出皮肤,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象可见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风湿性关节炎多有关节游走性疼痛,抗链球菌溶血素O升高,类风湿因子多阴性;肾小球肾炎一般无皮肤紫癜表现,肾活检病理改变不同。
荨麻疹:主要根据典型的皮肤风团,皮疹消退后不留痕迹等特点即可诊断。需与丘疹性荨麻疹鉴别,丘疹性荨麻疹好发于儿童,皮疹为纺锤形风团样丘疹,中央常有小水疱,瘙痒较剧烈,病程较长。
五、治疗原则
过敏性紫癜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寻找和避免接触过敏原。
药物治疗: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缓解瘙痒等症状;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可减轻血管炎症,缓解腹痛、关节痛等症状;对于肾脏受累的患者,可根据病情加用免疫抑制剂等。
荨麻疹
一般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药物治疗: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病情严重、伴有喉头水肿或过敏性休克时,需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患过敏性紫癜或荨麻疹时,由于其免疫系统和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治疗过程中需更加谨慎。对于过敏性紫癜,要密切观察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受累情况,定期检查尿常规等;对于荨麻疹,要注意抗组胺药物的选择,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同时要关注皮疹变化及是否出现消化道、呼吸道等受累表现。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患过敏性紫癜或荨麻疹时,要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如老年过敏性紫癜患者可能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这些基础疾病的影响;老年荨麻疹患者可能因皮肤干燥等原因导致瘙痒更明显,要注意皮肤护理,同时合理使用抗组胺药物,警惕药物可能引起的嗜睡等不良反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过敏性紫癜或荨麻疹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对于过敏性紫癜,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对于荨麻疹,可优先选择局部外用药物缓解症状,如炉甘石洗剂等,系统用药需在医生严格评估后进行,避免使用可能致畸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