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2级是什么意思
原发性高血压2级是指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经非同日三次测量达此范围,其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有部分无症状或有头痛等症状,会对心血管、肾脏、眼底等造成危害,诊断需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监测要定期测血压和重要脏器,治疗原则包括生活方式调整,如低盐饮食、合适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非药物干预血压不达标则考虑药物治疗,特殊人群需谨慎。
一、原发性高血压2级的定义
原发性高血压2级是根据血压水平进行分级的一种类型,其收缩压范围一般在160~179mmHg之间和(或)舒张压在100~109mmHg之间。血压的测量通常采用经核准的水银柱或电子血压计,在安静休息坐位时测量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需非同日测量三次血压值收缩压均达到上述范围和(或)舒张压均达到上述范围则可定义为原发性高血压2级。
二、相关病理生理机制及影响因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等生理变化会增加患原发性高血压2级的风险,老年人血管壁逐渐硬化,顺应性降低,更容易出现血压升高达到2级水平的情况。
性别因素:在中年之前,男性患原发性高血压2级的风险可能相对略高于女性,但在更年期后女性患病人数逐渐接近男性,这与女性体内激素变化等因素有关。
生活方式因素
饮食:高盐饮食是重要影响因素,过多摄入钠盐会导致体内钠水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血压。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日均盐摄入量超过6g的人群,原发性高血压2级的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日均盐摄入量低于3g的人群;另外,过量饮酒也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促使血压升高达到2级水平,长期大量饮酒者患原发性高血压2级的概率远高于不饮酒或少量饮酒者。
吸烟:吸烟会使血管收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增加患原发性高血压2级的可能性。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会导致身体代谢率降低,体重容易增加,而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增加会使心脏负担加重,血管外周阻力增大,从而容易发展为原发性高血压2级。
病史因素:有家族高血压病史的人群,患原发性高血压2级的遗传易感性增加。此外,患有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等)的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影响了体内的血压调节机制,也更容易出现血压达到2级水平的情况。
三、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及危害
临床症状:部分原发性高血压2级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测量血压时发现;也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悸、颈项发紧等症状,但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
危害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长期的原发性高血压2级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左心室肥厚,进而发展为心力衰竭;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如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同时会损伤脑血管,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或缺血性脑卒中,出现偏瘫、失语、昏迷等严重后果。
对肾脏的影响:高血压会损害肾脏的肾小球动脉硬化,影响肾脏的滤过功能,逐渐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发展为肾衰竭,表现为蛋白尿、水肿、尿量异常等。
对眼底的影响:可引起眼底动脉硬化、出血、渗出等病变,影响视力,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四、诊断与监测
诊断:除了根据血压测量值诊断外,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相关检查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如血常规、血生化(包括血钾、血肌酐、尿酸等)、尿液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肾功能检查、肾上腺超声或CT等检查,以明确是原发性高血压2级还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
监测:原发性高血压2级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一般建议每周至少测量1~2次血压,以便及时了解血压控制情况。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相关检查,如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及时发现靶器官损害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
五、治疗原则(非药物干预为主的早期措施)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采用低盐饮食,每日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g以下,增加钾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脂肪摄入,尤其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如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适量摄入瘦肉、鱼类、豆类等。
运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以结合力量训练,如每周进行2~3次的力量练习,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频率应逐渐增加,避免过度运动。
戒烟限酒:严格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限制饮酒量,男性每日饮酒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1g酒精相当于啤酒350ml、葡萄酒150ml、38°白酒50ml、高度白酒30ml)。
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2之间,如果体重超标,应逐步减轻体重,每周减轻0.5~1kg为宜。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原发性高血压2级患者,在非药物干预的基础上,如果血压仍不能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药物治疗,但药物使用需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本文仅说明治疗原则中非药物干预的相关内容,药物名称不做具体提及。同时,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在生活方式调整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老年人要注意运动时的安全,避免跌倒等意外;儿童原发性高血压相对较少,但如果出现也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特殊的生活方式调整;孕妇患原发性高血压2级则需要密切监测血压和母婴情况,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