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发病机制涉及免疫炎症、神经调节及气道高反应性等,临床表现有喘息、咳嗽、胸闷等,诊断需符合相关标准并排除其他疾病,鉴别包括与COPD、心源性哮喘等,治疗包括脱离变应原、药物治疗和免疫疗法,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哮喘有各自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定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会导致气道出现广泛且可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
二、发病机制
1.免疫炎症机制:气道中存在多种免疫细胞(如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参与的炎症反应。当机体接触过敏原等刺激因素后,Th2细胞等被激活,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促使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IgE,IgE与肥大细胞等表面受体结合,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就会触发肥大细胞等脱颗粒,释放组胺、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黏液分泌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导致哮喘发作。
2.神经调节机制:气道受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等神经支配。哮喘患者的气道神经调节失衡,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导致气道收缩;同时,一些神经肽类物质(如P物质等)的释放也参与了气道炎症和痉挛的过程。
3.气道高反应性: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呈现高度敏感的状态,即使是轻度的刺激也能引起气道明显的收缩反应。其发生与气道炎症、神经调节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气道高反应性是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导致哮喘反复发作的重要机制。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喘息:是哮喘最典型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发作性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伴有哮鸣音,严重者可呈端坐呼吸、张口抬肩、大汗淋漓等。
咳嗽:部分哮喘患者以咳嗽为唯一症状,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多发生在夜间或凌晨,运动、冷空气等刺激可诱发。
胸闷:患者常感觉胸部有压迫感,尤其是在哮喘发作时较为明显。
2.体征:发作时可闻及双肺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严重发作时,可出现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提示气道严重狭窄。非发作期患者可无明显体征。
四、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试验阳性:①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②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增加≥12%,且FEV?增加绝对值≥200ml];③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五、鉴别诊断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多见于中老年人,有长期吸烟史,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病情呈进行性发展,肺功能检查显示持续气流受限是其特征。而哮喘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起病,症状多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流受限多为可逆性。
2.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左心衰竭,多有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病史,发作时表现为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可闻及广泛的湿啰音和哮鸣音,左心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及奔马律等。胸部X线检查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等表现,与哮喘可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鉴别。
3.大气道阻塞性疾病:如中央型肺癌、气管支气管结核等,可引起大气道狭窄或阻塞,导致呼吸困难、喘鸣,但一般为持续性,无明显的发作性特点,胸部CT、支气管镜等检查可明确病因。
六、治疗原则
1.脱离变应原:这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如明确患者对某种物质过敏,应尽量避免接触,例如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季节应减少外出,关闭门窗等。
2.药物治疗
缓解哮喘发作的药物:主要作用是舒张支气管,包括短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短效吸入型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等)、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等)。
控制哮喘发作的药物:主要用于长期控制气道炎症,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等)、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等)、缓释茶碱等。
3.免疫疗法:分为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治疗)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特异性免疫治疗是针对过敏原进行的治疗,适用于变应原明确但难以避免的哮喘患者;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包括使用卡介苗素、胸腺肽等免疫调节剂,但疗效尚不确切。
七、特殊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哮喘:儿童哮喘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幼儿哮喘往往以咳嗽为主要表现,夜间及清晨咳嗽较为明显。在治疗上应优先选择吸入性药物进行治疗,因为口服药物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副作用。同时,要注意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等,保持室内环境清洁、通风。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哮喘发作的规律和诱因,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2.老年哮喘:老年哮喘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药物选择上要更加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其他基础疾病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同时,老年患者的肺功能储备较差,哮喘发作时病情可能较为严重,需要加强病情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老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呼吸道感染,因为呼吸道感染是诱发老年哮喘发作的常见原因之一。
3.妊娠期哮喘:妊娠期哮喘患者的治疗需要兼顾母亲和胎儿的安全。一般来说,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妊娠期控制哮喘的首选药物,因其全身吸收少,对胎儿的影响较小。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哮喘控制情况和胎儿的发育情况,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同时,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如某些口服的茶碱类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