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的低血糖昏迷
糖尿病的低血糖昏迷是糖尿病患者因多种诱因致血糖低于正常范围引发的严重意识障碍状态,其发生机制与血糖过低影响神经功能及不同人群特殊易感性有关,临床表现有早期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中期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表现、晚期昏迷等,急救需快速检测血糖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要合理用药、规律饮食、适度运动、加强监测
一、定义
糖尿病的低血糖昏迷是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作用下,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进而引发的严重意识障碍状态。正常人体血糖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一般空腹血糖为3.9~6.1mmol/L,餐后血糖会有所升高,但也有一定范围。当糖尿病患者因降糖药物(如胰岛素、磺脲类促泌剂等)使用不当、饮食摄入不足、剧烈运动等原因导致血糖急剧下降时,就可能出现低血糖昏迷。例如,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若胰岛素剂量调整不当,很容易发生低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在服用某些降糖药物后,若未合理搭配饮食和运动,也可能出现低血糖情况。
二、发生机制
1.血糖过低影响神经功能:大脑依赖葡萄糖作为主要能源物质,当血糖水平显著降低时,大脑的能量供应受到严重影响。葡萄糖是脑细胞正常代谢和功能维持的关键物质,低血糖时,脑细胞能量不足,导致神经细胞膜电位异常,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受到干扰,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严重时可陷入昏迷状态。研究表明,当血糖低于2.8mmol/L时,就可能对大脑功能产生明显影响,随着血糖进一步降低,昏迷的风险大大增加。
2.不同人群的特殊易感性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代谢活跃,但血糖调节功能相对不完善。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胰岛素使用剂量不准确,或者在玩耍、运动量大时未及时调整饮食和胰岛素用量,更容易发生低血糖。例如,活泼好动的儿童糖尿病患者在长时间玩耍后,身体消耗葡萄糖增加,若未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且胰岛素剂量未相应减少,就极易出现低血糖昏迷。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肾功能减退等。肾功能减退会影响降糖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同时,老年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可能出现紊乱,对低血糖的预警信号(如饥饿感、心慌、手抖等)感知不敏感,往往在血糖已经很低时才出现昏迷等严重症状。而且老年患者的大脑对低血糖的耐受性也较差,即使血糖只是轻度降低,也可能较快陷入昏迷状态。
有特殊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对于曾经有过严重低血糖病史的糖尿病患者,再次发生低血糖的概率会增加,而且发生低血糖时更容易陷入昏迷。这是因为既往的低血糖经历可能导致患者的血糖调节机制进一步紊乱,对低血糖的反应性降低。另外,合并有认知障碍的糖尿病患者,由于无法准确表达自身的不适症状,当发生低血糖时也不能及时被发现,容易延误救治,进而发展为低血糖昏迷。
三、临床表现
1.早期表现:在低血糖发生的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如出汗、饥饿感、心慌、手抖、面色苍白等。对于能够表达的患者,这些症状较为明显,但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或合并认知障碍的患者,这些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仅表现为精神萎靡、行为异常,而不会出现典型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2.中期表现:随着低血糖的进一步加重,患者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的表现,如意识模糊、头痛、头晕、视力模糊、步态不稳等。此时患者的神经功能已经受到较明显的影响,认知和运动功能都出现障碍。
3.晚期表现:如果低血糖未能及时纠正,病情继续发展,患者会陷入昏迷状态,同时可能伴有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肌张力降低、呼吸浅慢等表现。此时患者的生命体征也会受到严重影响,需要立即进行救治,否则可能会危及生命。
四、急救与预防
1.急救措施:一旦怀疑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首先要快速检测血糖,若条件允许,可立即给予患者口服含糖物质,如口服葡萄糖水、含糖饮料或吃糖果等,以迅速升高血糖。如果患者已处于昏迷状态,应立即送往医院,在医院内可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来纠正低血糖。对于因胰岛素过量导致的低血糖昏迷,可能还需要使用胰高血糖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但具体药物使用需在医院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操作。
2.预防措施
合理用药: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降糖药物,根据自身的血糖情况、饮食、运动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例如,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要准确掌握胰岛素的注射剂量和时间,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服用磺脲类促泌剂的患者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在空腹时服用该类药物,以防低血糖发生。
规律饮食:保持规律的饮食是预防低血糖的重要措施。糖尿病患者应定时定量进餐,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果因为特殊原因不能按时进餐,应提前准备好含糖的零食,如饼干、水果糖等,以防止低血糖发生。例如,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或长时间运动的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应适当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运动过程中及运动后也要注意补充能量。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运动强度过大或时间过长会导致血糖消耗过多,容易引发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时间,如在运动前测量血糖,若血糖较低,应先补充糖分再进行运动;运动过程中若出现心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补充含糖食物。
加强监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在调整降糖药物剂量、饮食改变或运动变化时。通过监测血糖可以及时发现血糖的波动情况,以便调整治疗方案,预防低血糖昏迷的发生。例如,每天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对于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可以增加监测频率,如在运动前后、餐前餐后等时间点监测血糖。同时,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更要加强血糖监测,密切关注血糖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