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哮喘是什么
过敏性哮喘是由过敏原诱发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涉及免疫反应介导和气道炎症持续存在,常见过敏原包括吸入性和食物性,临床表现有典型症状及不同人群差异,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肺功能检查和过敏原检测,治疗遵循避免接触过敏原和药物治疗原则,特殊人群治疗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过敏性哮喘的定义
过敏性哮喘是一种由过敏原诱发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者的气道对多种过敏原呈现高反应性,当接触过敏原后,气道会出现痉挛、狭窄,进而引发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
二、发病机制
1.免疫反应介导:当过敏原进入机体后,会激活免疫系统。B淋巴细胞会产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IgE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会与结合在细胞表面的IgE结合,促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如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这些炎性介质会引起气道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加、气道平滑肌收缩,从而导致气道狭窄,引发哮喘症状。例如,有研究表明,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体内,IgE水平往往会显著升高,且与过敏原的接触密切相关。
2.气道炎症持续存在:过敏性哮喘患者的气道存在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会持续浸润气道黏膜。这些炎症细胞会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进一步加重气道的炎症反应,使得气道的高反应性长期存在,即使在没有明显过敏原接触时,也可能因为一些非特异性刺激(如冷空气、运动等)而诱发哮喘发作。
三、常见过敏原
1.吸入性过敏原
花粉: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花粉过敏原。春季多为树花粉,如桦树、杨树等花粉;秋季则常见草花粉,像豚草花粉等。花粉可通过空气传播,过敏体质者吸入后易引发过敏性哮喘。例如,在豚草花粉传播的季节,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发病几率会明显增加。
尘螨:尘螨是一种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主要存在于灰尘、床单、被罩、沙发套等家居环境中。尘螨的排泄物等成分可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对于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湿度较高环境中的人群,接触尘螨的机会较多,患过敏性哮喘的风险相对较高。
真菌: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滋生真菌,如曲霉等。真菌孢子可通过空气传播被人体吸入,从而诱发过敏性哮喘。尤其是在一些地下室、卫生间等潮湿区域工作或生活的人群,接触真菌的概率增加,更易患上过敏性哮喘。
2.食物性过敏原
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质是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之一,尤其是对于婴幼儿来说。部分婴幼儿对牛奶蛋白过敏,在饮用牛奶后可能会出现包括哮喘症状在内的过敏反应。研究发现,约有2-7%的婴幼儿对牛奶蛋白过敏,且其中一部分会发展为过敏性哮喘。
鸡蛋:鸡蛋中的卵清蛋白等成分可引起过敏反应。有些人在食用鸡蛋后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喘息等,进而诱发过敏性哮喘。
海鲜:如虾、蟹等海鲜类食物含有特定的蛋白质,过敏体质者食用后可能引发过敏,导致气道痉挛,诱发过敏性哮喘。
四、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
喘息:是过敏性哮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呼吸时发出高调的喘息声,这是由于气道狭窄,气流通过受阻产生的。喘息症状可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内出现,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
气急:患者会感觉呼吸急促,难以完成正常的呼吸节奏,自觉空气不足,需要用力呼吸。
胸闷:胸部有压迫感,患者会感觉胸部发紧,呼吸不畅。
咳嗽:也是过敏性哮喘常见的症状,可为刺激性干咳,也可伴有少量痰液。咳嗽可能是过敏性哮喘的唯一症状,尤其是在一些不典型的过敏性哮喘患者中较为常见。例如,有些儿童过敏性哮喘患者主要表现为长期咳嗽,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等疾病。
2.不同人群的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过敏性哮喘的临床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往往更易出现咳嗽症状,且夜间咳嗽较为明显。由于儿童的气道相对狭窄,喘息症状可能更为突出。而且儿童在发作时,可能还会伴有烦躁不安、哭闹等表现。例如,一些幼儿在接触过敏原后,会突然出现喘息、呼吸急促,同时伴有面色潮红或苍白等表现。
成人:成人过敏性哮喘的典型症状相对较为明显,喘息、气急、胸闷等症状较为典型。但也有部分成人过敏性哮喘患者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这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喘息症状,但气道存在高反应性。
五、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发作情况,包括症状出现的诱因(如是否接触过敏原、是否有运动、冷空气刺激等)、发作时间(昼夜规律)、持续时间、缓解方式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在接触花粉后出现哮喘症状,症状通常在夜间还是清晨发作等。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的家族过敏史,因为过敏性哮喘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患者,那么患过敏性哮喘的风险会增加。
2.体格检查:发作时可发现患者呼吸频率加快,可出现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缓解期体格检查可无明显异常。
3.肺功能检查
通气功能检测:在发作期,可见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等指标下降。经过支气管舒张试验(如使用沙丁胺醇等支气管舒张剂后),若FEV?较用药前增加≥12%,且其绝对值增加≥200ml,则提示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有助于诊断过敏性哮喘。
支气管激发试验:用于测定气道的反应性。对于可疑过敏性哮喘但通气功能正常的患者,可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如果激发试验阳性,提示气道存在高反应性,支持过敏性哮喘的诊断。但该试验有一定风险,需要在严格的医疗监护下进行。
4.过敏原检测
皮肤点刺试验:是常用的过敏原检测方法之一。将少量标准化过敏原提取液滴于患者前臂,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如果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15-20分钟后局部会出现风团和红晕反应,提示为阳性。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但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需要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判断。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IgE水平来判断是否对该过敏原过敏。例如,检测血清中针对尘螨、花粉等过敏原的特异性IgE,若结果升高,提示患者对相应过敏原过敏,有助于过敏性哮喘的病因诊断。
六、治疗与预防
1.治疗原则
避免接触过敏原:这是预防和治疗过敏性哮喘的重要措施。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患者的过敏原后,应尽量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例如,对花粉过敏的患者在花粉传播季节应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对尘螨过敏的患者应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燥,经常清洗床单、被罩等。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支气管舒张剂和抗炎药物等。支气管舒张剂可快速缓解哮喘症状,如沙丁胺醇等β?受体激动剂,能舒张气道平滑肌,缓解支气管痉挛。抗炎药物可减轻气道炎症,如糖皮质激素,包括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可有效控制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发作。但药物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过敏性哮喘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在选择药物时,应优先考虑安全性高的药物。例如,吸入用糖皮质激素是儿童过敏性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其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同时,要注意儿童的用药依从性,家长需要帮助儿童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如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清洁等。
老年人:老年人患过敏性哮喘时,往往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在治疗时需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β?受体激动剂可能会引起心悸等不良反应,对于有心脏病的老年患者需要谨慎使用。同时,老年人对过敏原的反应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在诊断时需要更加全面地考虑病史等因素。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患过敏性哮喘时,药物的选择需要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应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吸入用糖皮质激素等。同时,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以减少哮喘发作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如果哮喘发作较为严重,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