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主要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诱因包括皮肤或黏膜损伤、足癣、其他感染灶、免疫力低下、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等。
1.皮肤或黏膜损伤:这是丹毒最常见的诱发因素。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如足癣、湿疹等导致皮肤完整性被破坏,细菌可经破损处入侵,引发感染。
2.足癣:足癣是引起下肢丹毒的主要原因。足癣患者的皮肤容易出现破损,细菌可通过破损处上行感染,导致丹毒的发生。
3.其他:某些患者的皮肤可能存在微小的破损或裂隙,如搔抓、蚊虫叮咬等,这些损伤也可能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此外,营养不良、酗酒、丙种球蛋白缺乏以及肾性水肿等患者,其免疫力相对较低,也容易感染丹毒。
4.感染灶: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鼻炎、口腔感染等,也可能通过淋巴系统感染皮肤,引发丹毒。
5.免疫力低下:患有某些疾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人群,如糖尿病、慢性肝病、HIV感染等,其免疫力可能受到影响,增加了感染丹毒的风险。
6.生活方式:长期站立或行走、穿着不透气的鞋子、过度劳累等,可能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7.环境因素:炎热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也可能增加丹毒的发病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丹毒的具体病因可能因人而异。对于容易发生丹毒的人群,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损伤,及时治疗足癣等感染灶。一旦出现皮肤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提高免疫力。在治疗过程中,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应及时与医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