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手腕骨折疼痛可采用物理方法和药物辅助方法。48小时内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隔1-2小时一次,儿童冰敷要防冻伤;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消肿止痛,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注意血液循环;可在医生指导下用非甾体抗炎药,不同人群用此类药有不同注意事项,要遵医嘱用药。
一、物理方法缓解疼痛
1.冰敷:在手腕骨折后的48小时内可进行冰敷,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隔1-2小时冰敷一次。冰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从而缓解疼痛。例如,有研究表明,冰敷可以有效减轻骨折部位的肿胀和疼痛程度,其机制在于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皮肤较为娇嫩,冰敷时要注意控制冰袋与皮肤的接触时间,可垫上毛巾,避免冻伤。
2.抬高患肢:将手腕骨折的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位置。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手腕部位的肿胀,进而缓解疼痛。无论儿童还是成人,在休息时都可以采用适当的姿势将手腕抬高,比如坐着时用枕头垫高手臂。对于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抬高患肢时要注意观察血液循环情况,避免因过度抬高导致血液回流异常加重病情。
二、药物辅助缓解疼痛
1.非甾体抗炎药: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但需要注意,不同人群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例如儿童由于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谨慎评估;老年人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使用时也需要密切监测。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但具体药物的选择和使用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不能自行盲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