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感染是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的炎性变化,包括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血栓性静脉炎等类型,主要采取支持疗法、清除宫腔残留物、抗生素治疗等措施,预防方面要做好孕期保健、产前检查、产后护理、饮食指导和观察病情。
产褥感染是指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感染,引起局部和全身的炎性变化。其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急性外阴、阴道、宫颈炎:多在产后3~5天行会阴侧切术或破宫产时发生。
2.子宫内膜炎:是最常见的产褥感染类型,多为厌氧菌感染。
3.子宫肌炎:多为子宫内膜炎的扩展。
4.盆腔腹膜炎及弥漫性腹膜炎:炎症可局限于盆腔结缔组织,也可扩散至腹腔。
5.血栓性静脉炎:多发生在产后或术后,尤其在肥胖、多产、高龄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产妇中。
对于产褥感染,应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1.支持疗法:纠正贫血和水电解质紊乱,增强机体抵抗力。
2.清除宫腔残留物:对胎盘、胎膜残留者,应及时清除。
3.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广谱抗生素,注意需同时兼顾需氧菌和厌氧菌。
此外,预防产褥感染也非常重要,具体措施包括:
1.做好孕期保健:加强营养,增强孕妇抵抗力。
2.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生殖道感染。
3.产后护理:保持外阴清洁,勤换会阴垫,恶露未净时禁止盆浴。
4.饮食指导:指导产妇合理饮食,增加营养,增强抵抗力。
5.观察病情: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恶露、腹部情况等,及时发现异常。
总之,产褥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可导致产妇出现高热、腹痛、恶露异常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产妇在产后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身体清洁,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医生也应加强对产妇的健康指导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产褥感染,保障产妇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