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以内科保守治疗
肝硬化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进行内科保守治疗,一般急救措施包括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等;需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针对特殊人群要密切关注;药物治疗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等)和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可考虑内镜下治疗;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多作暂时措施,治疗中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合适措施并监测病情。
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补充晶体液及胶体液,必要时输血,以纠正休克,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对于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补充血容量时需密切关注心脏功能等情况,避免过快、过量输液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药物治疗:
血管活性药物:常用的有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等。垂体后叶素可通过收缩内脏血管,减少门静脉血流量,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等,能显著减少内脏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垂体后叶素需谨慎,因为其可能引起冠状动脉收缩等不良反应。
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可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避免血凝块过早溶解,有利于止血,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等。
内镜治疗: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考虑内镜下治疗,如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术(EVL)、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剂注射术(EIS)等。对于适合内镜治疗的患者,通过内镜操作直接对曲张静脉进行处理,达到止血目的。但对于一些体质虚弱、不能耐受内镜操作的患者需谨慎评估。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经鼻腔或口腔插入三腔二囊管,压迫食管胃底曲张静脉,起到止血作用。但该方法患者痛苦较大,并发症较多,如吸入性肺炎、窒息等,目前已较少单独使用,多作为暂时止血措施为其他治疗争取时间。对于老年患者等,使用三腔二囊管时需更加小心操作,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总之,肝硬化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以进行内科保守治疗,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年龄、基础疾病等综合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