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动脉阻塞是眼科急症需立即处理,包括迅速降眼压、吸氧等紧急处理;药物治疗有血管扩张剂、纤溶制剂等;手术可采用玻璃体切割术;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儿童及有基础疾病患者治疗时各有注意事项,要综合考虑相关情况。
一、紧急处理
视网膜动脉阻塞是眼科急症,需立即采取措施。迅速降低眼压,可通过前房穿刺、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酐酶抑制剂等方式,因为眼压升高会进一步阻碍视网膜动脉血流。同时,可尝试吸氧,让患者吸入95%氧和5%二氧化碳混合气体,每小时吸氧10-15分钟,以增加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氧含量,促进梗死区域的修复。
二、药物治疗
血管扩张剂:可使用亚硝酸异戊酯吸入,通过释放一氧化氮,使血管扩张,改善视网膜动脉循环。但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对于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纤溶制剂:如尿激酶等,可溶解血栓,使阻塞的动脉再通。但使用前需进行相关检查评估,排除出血倾向等禁忌证,对于有出血性疾病病史的患者要避免使用。
三、手术治疗
玻璃体切割术:对于一些严重的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尤其是合并有玻璃体出血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术,清除混浊的玻璃体,解除对视网膜的牵拉等不利因素,改善视网膜的血供情况。但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如感染、视网膜脱离等,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到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剂量,同时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血管扩张剂时要更谨慎观察血压变化,因为老年患者血压调节功能较差。
儿童患者:儿童视网膜动脉阻塞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的眼部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人不同,在治疗上要更加谨慎。尽量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措施,如在紧急处理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等情况谨慎调整吸氧等治疗的参数。同时,手术治疗要严格评估风险,因为儿童眼部组织更娇嫩,手术并发症可能对其视力发育影响更大。
有基础疾病患者:对于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出血性疾病等的患者,在治疗视网膜动脉阻塞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治疗的影响及治疗可能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使用血管扩张剂时,要密切关注心脏功能变化;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在使用纤溶制剂等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时,需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