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附件炎怎么办
附件炎是女性盆腔生殖器官炎症之一,包括输卵管炎、卵巢炎等,多由感染引起,可导致下腹部疼痛、月经异常、痛经等症状,检查包括妇科检查、血常规检查、B超检查、分泌物检查等,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预防措施包括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宫腔手术操作、加强锻炼、积极治疗下生殖道感染等。
1.病因
感染:病原体经阴道上行感染并扩散到输卵管、卵巢,继而殃及整个盆腔,引起炎症。
宫腔手术操作后感染: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等,如果手术过程中消毒不严格或术后不注意个人卫生,可能导致病原体上行感染。
经期卫生不良: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剥脱,宫腔内血窦开放,并有凝血块存在,这是细菌滋生的良好条件。如果在月经期间不注意卫生,使用不洁卫生巾或有性生活,可能导致病原体上行感染,引起附件炎。
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如阑尾炎、腹膜炎等,可通过直接蔓延引起输卵管卵巢炎、盆腔腹膜炎,炎症一般发生在邻近的一侧输卵管及卵巢。
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分娩后产妇体质虚弱,宫颈口尚未完全关闭,如果此时不注意卫生,或过早进行性生活,可能导致病原体上行感染,引起附件炎。
2.症状
下腹部疼痛:多为隐痛,有时为坠胀感,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
月经异常:月经频繁、月经量多等。
痛经:因盆腔充血而致成瘀血性痛经,多半在月经前1周开始即有腹痛,越临近经期越重,直到月经来潮。
其他:如白带增多、性交疼痛、胃肠道障碍等。
3.检查
妇科检查:医生通过观察外阴、阴道、宫颈等部位,了解有无炎症表现。
血常规检查:了解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指标有无升高,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B超检查:可了解子宫、附件的情况,有助于诊断附件炎。
分泌物检查:对阴道分泌物进行涂片、培养等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原体。
4.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可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
物理治疗:如短波、超短波、红外线、离子透入等,可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手术治疗:如果病情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输卵管卵巢切除术等。
5.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经期避免性生活。
避免宫腔手术操作:如非必要,应尽量避免进行宫腔手术操作,如需进行,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积极治疗下生殖道感染:如阴道炎、宫颈炎等,以免炎症上行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