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炎由阴道内菌群失调引起,正常优势菌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及人型支原体等大量繁殖,阴道微生态平衡打破是关键,长期用抗生素、性生活频繁、频繁阴道冲洗等可致;加德纳菌等产生酶类等改变阴道微环境、破坏防御机制,人型支原体等参与发病;育龄女性因性生活活跃易患病,需适度性生活、避免过度阴道冲洗;有基础疾病或长期用药人群易发病,如糖尿病患者、长期用抗生素者要注意;儿童阴道微生态未完全建立,外阴卫生不良可致,需注意儿童外阴清洁卫生。
一、细菌性阴道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细菌性阴道炎主要是由阴道内菌群失调引起的,并非单纯的细菌传染。正常阴道内以产生过氧化氢的乳杆菌占优势,而患细菌性阴道炎时,阴道内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以及人型支原体等其他病原体大量繁殖。研究表明,阴道微生态平衡被打破是关键,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性生活频繁、频繁阴道冲洗等因素都可能破坏阴道微生态环境,使得优势菌乳杆菌数量下降,从而导致其他病原体过度生长引发细菌性阴道炎。
二、相关菌群变化及影响
1.加德纳菌等的作用: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大量繁殖,它们会产生一些酶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改变阴道的pH值等微环境,同时还会破坏阴道的防御机制。例如,加德纳菌产生的唾液酸酶可降解阴道上皮细胞表面的唾液酸,影响阴道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和防御能力。
2.人型支原体等的影响:人型支原体等其他病原体的存在也会参与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病过程,它们可能通过黏附等方式与阴道上皮细胞相互作用,进一步破坏阴道的正常菌群平衡和微生态环境。
三、不同人群的相关特点及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育龄女性由于性生活相对活跃等因素,更容易出现阴道微生态平衡的波动,从而增加患细菌性阴道炎的风险。在性生活方面需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频繁的性生活对阴道微生态的破坏。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但避免过度阴道冲洗,因为过度冲洗会破坏阴道自身的酸碱平衡和正常菌群。
2.有基础疾病或长期用药人群: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更容易发生细菌性阴道炎。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群,要警惕抗生素导致阴道菌群失调引发细菌性阴道炎,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如果出现阴道异常分泌物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3.儿童:儿童时期阴道微生态尚未完全建立,一般较少患细菌性阴道炎,但如果有外阴卫生不良等情况也可能导致阴道菌群失调。要注意儿童外阴的清洁卫生,使用合适的清洁用品,保持外阴干燥,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