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牙龈增生的临床表现
药物性牙龈增生主要表现为牙龈组织过度增生,累及全口牙龈且上、下前牙区严重,有牙龈形态改变(增生程度从点状结节状渐融合成片,增生范围因药和人群有差异)、对牙齿有影响(致牙齿移位、清洁困难)及伴随牙龈炎症、口腔异味等症状
牙龈形态改变:
增生程度:牙龈呈实质性增生,可从牙龈边缘或牙龈乳头开始增生,逐渐覆盖部分牙面,严重时可覆盖整个牙面。增生的牙龈一般质地坚韧,略有弹性,颜色呈淡粉红色或粉红色,与正常牙龈颜色相似,但有时也可能略红。例如,长期服用钙通道阻滞剂类药物的患者,牙龈增生可从最初的点状、结节状逐渐融合成片,使牙龈外形变得不规则,形似桑葚状或分叶状。
增生范围:不同药物引起的牙龈增生范围可能有所差异,一般来说,长期用药者更容易出现较广泛的牙龈增生。对于儿童患者,若长期服用某些可能导致牙龈增生的药物,其牙龈增生可能会影响牙齿的萌出和排列,因为增生的牙龈可能会阻挡牙齿的正常萌出路径,导致牙齿萌出异常,如萌出位置偏移等。而老年患者由于口腔卫生状况相对较差等因素,可能会在牙龈增生的基础上合并牙龈炎症,使牙龈增生的表现更加复杂。
对牙齿的影响:
牙齿移位:增生的牙龈可挤压牙齿,导致牙齿移位。常见的是前牙区牙齿出现排列不齐,如牙齿拥挤、移位等情况。这会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美观,例如,牙齿移位可能导致咬合关系紊乱,进而影响食物的咀嚼效率,长期还可能加重颞下颌关节的负担。对于青少年患者,牙齿移位会严重影响其面部美观和口腔功能发育,需要引起重视。
牙齿清洁困难:增生的牙龈覆盖部分牙面,使得牙齿表面不易清洁,容易导致菌斑、牙石堆积。菌斑和牙石的堆积又会进一步刺激牙龈,加重牙龈的炎症,形成恶性循环。比如,牙面被增生牙龈覆盖的区域,刷牙时难以清洁到位,菌斑逐渐堆积,可引发牙龈炎,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其自身抵抗力相对较低,菌斑牙石刺激引起的牙龈炎症可能更难控制,病情更容易加重。
伴随症状:
牙龈炎症:在牙龈增生的基础上,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牙龈炎症。患者可出现牙龈红肿、易出血等症状,尤其在刷牙或咬硬物时容易出血。炎症的程度与菌斑牙石的堆积量、药物的种类及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等因素有关。例如,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由于其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牙龈对菌斑等刺激物的反应可能更为强烈,牙龈炎症往往更为明显,红肿、出血症状可能较为严重。
口腔异味:由于菌斑、牙石堆积以及牙龈炎症等因素,患者常出现口腔异味。这会给患者的社交等带来不良影响,尤其是对于注重社交的人群,如年轻的上班族等,口腔异味可能会影响其自信心和人际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