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癌的症状
骨癌症状包括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症状有疼痛(早期间歇性隐痛,后变为持续性剧痛,夜间更明显,儿童和老人易误判)、肿块或肿胀(良性生长慢、边界清,恶性生长快、边界不清等)、功能障碍(影响关节活动,下肢患病会行走困难等)、畸形(导致骨骼变形);全身症状有发热(多为37.5℃38℃低热)、体重下降、乏力、贫血;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家长密切关注,老人要仔细鉴别症状,孕妇治疗要考虑胎儿安全,有家族史人群要定期体检。
一、局部症状
1.疼痛:是骨癌早期出现的主要症状,开始为间歇性隐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剧,变为持续性剧痛,且夜间疼痛往往比白天更明显。儿童正处于骨骼生长发育阶段,可能会将骨癌引起的疼痛误以为是生长痛,家长需格外留意孩子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老年人若本身存在骨关节炎等疾病,也容易混淆疼痛原因。
2.肿块或肿胀:骨癌部位可出现肿块,早期可能较轻微,不易察觉,随着肿瘤生长,肿块逐渐增大,局部皮肤可能会隆起。良性骨肿瘤的肿块生长缓慢,边界清晰;恶性骨肿瘤的肿块生长迅速,边界多不清晰,质地较硬,且活动度差。
3.功能障碍:由于疼痛、肿块的影响,患病部位的关节活动会受到限制,导致肢体功能障碍。例如,下肢骨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行走困难、跛行等症状。运动员或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若出现肢体功能异常,应及时就医检查。
4.畸形:随着肿瘤的生长,可导致骨骼变形,出现肢体弯曲、缩短等畸形。这种情况在青少年骨骼发育阶段更为明显,会影响患者的外观和肢体功能。
二、全身症状
1.发热:部分骨癌患者会出现低热症状,体温一般在37.5℃38℃之间,可能是由于肿瘤组织释放的致热物质引起。若患者持续低热,且排除了其他感染性疾病,应警惕骨癌的可能。
2.体重下降:由于肿瘤的消耗,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的症状。这在老年人和本身身体较为虚弱的人群中更为突出,体重下降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身体抵抗力。
3.乏力: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乏力,精神状态不佳,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
4.贫血:骨癌可能会影响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贫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慌等症状,贫血会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儿童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若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肢体疼痛、不愿活动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骨癌的症状可能会被其他疾病掩盖,需要仔细鉴别。孕妇患骨癌时,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胎儿的安全,应在多学科团队的指导下进行。对于有骨癌家族史的人群,要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