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能动吗
手腕骨折后不同阶段活动有不同要求,早期尽量减少活动,中期可在限制下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等,后期逐步增加活动量恢复功能,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有特殊病史人群活动各有注意事项。
中期阶段可在一定限制下适当活动
活动幅度与方式:在骨折后的2-6周左右,进入中期阶段,此时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开始进行一些相对轻柔、有限度的活动。比如可以进行手腕的小范围屈伸活动,但要注意活动的幅度不能过大,避免引起疼痛和影响骨折愈合。一般可以每天进行3-4次,每次活动5-10分钟左右,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
目的与意义:适当的活动有助于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例如,手腕的屈伸活动可以维持关节的活动度,避免长时间不活动导致关节粘连,影响后期的功能恢复。
后期阶段逐步增加活动量
活动量增加规律:到了骨折后的6周以后,进入后期阶段,此时可以逐渐增加受伤手腕的活动量。可以从简单的日常活动开始,如用受伤手腕进行一些轻度的抓握动作,然后逐渐过渡到进行一些轻度的体力活动,如缓慢地拿起较轻的物品等。一般每1-2周可以适当增加活动的强度和时间,但要始终以骨折部位没有明显不适为原则。
功能恢复目标:通过逐步增加活动量,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恢复手腕的正常功能,包括恢复手腕的力量、活动范围等。例如,经过合理的康复锻炼,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到接近受伤前的手腕功能水平。
不同人群手腕骨折后活动的注意事项
儿童人群:儿童手腕骨折后活动需要特别谨慎。儿童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后的愈合速度相对较快,但儿童的配合度可能较差,需要家长更加细心地护理。在康复活动过程中,要避免儿童不自觉地过度活动受伤手腕,家长可以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帮助儿童进行适度的康复锻炼,并且要注意观察儿童在活动后的反应,如果出现疼痛、肿胀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及时就医。
老年人群:老年人手腕骨折后,由于其骨骼质量下降,骨质疏松等问题较为常见,骨折愈合相对较慢。在活动时要更加缓慢、轻柔。例如,在进行手腕活动时,动作幅度要小,避免突然用力。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活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自身的身体状况,防止因活动不当导致血压波动、血糖变化等情况,并且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活动计划。
特殊病史人群:如果患者有既往的心血管疾病病史,在手腕骨折后进行活动时要特别注意。因为活动可能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波动,从而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所以这类患者在康复活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己的心率、血压变化,活动量要适中,最好在医护人员的监测下进行活动,一旦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