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病该怎么办
酒精性肝病的应对措施包括:首要措施是戒酒,有依赖者可药物辅助;进行营养支持,包括保证热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药物治疗可使用抗炎保肝药物和抗氧化剂;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及肝脏超声或CT;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儿童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戒酒
酒精性肝病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大量饮酒,所以戒酒是首要措施。研究表明,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在完全戒酒4-6周后,肝内脂肪含量可明显减少,部分患者甚至可恢复正常。对于有酒精依赖的患者,可在医生评估下采用药物辅助戒酒等方法,但核心是彻底摆脱酒精摄入。
二、营养支持
热量补充:酒精性肝病患者往往存在营养不良,需要保证充足的热量摄入。一般来说,每日热量供给应维持在25-35kcal/kg体重,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可占总热量的50%-60%,因为碳水化合物可以提供能量并减少肝内脂肪的合成。
蛋白质补充:适量补充蛋白质有助于修复受损肝细胞,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可控制在1.2-1.5g/kg体重,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应占一定比例。例如,鱼类富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维生素补充:酒精性肝病患者常伴有多种维生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B族、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等。应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功能。
三、药物治疗
抗炎保肝药物:如果患者肝功能出现异常,可使用一些抗炎保肝药物,如多烯磷脂酰胆碱等,它可以保护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修复。临床研究显示,多烯磷脂酰胆碱能改善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血清转氨酶水平等指标。
抗氧化剂:美他多辛是一种常用的抗氧化剂,它可以加速酒精在体内的代谢,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毒性作用。
四、定期监测
肝功能监测:定期检测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白蛋白等,以了解肝脏的损伤程度和恢复情况。一般建议每1-3个月检测一次。
肝脏超声或CT检查:通过肝脏超声或CT检查可以观察肝脏形态、结构的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肝脏是否出现纤维化、肝硬化等病变。通常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相关检查。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孕妇若患有酒精性肝病,戒酒更为重要,因为酒精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可能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等严重问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支持等治疗,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代谢功能相对较弱,在戒酒过程中可能面临酒精戒断综合征等风险,需更谨慎地进行戒酒处理,同时营养支持要注重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吸收,药物使用需更关注药物相互作用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定期监测要更加频繁。
儿童:儿童一般不会患酒精性肝病,但若有相关情况(极罕见),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严格避免使用可能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如调整喂养等促进健康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