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应该怎么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同时期有相应锻炼方法,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下肢直腿抬高训练;缓解期有五点支撑法、小飞燕动作、拱桥运动;康复期可游泳、慢跑与快走,锻炼要循序渐进,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合并其他腰椎疾病者锻炼前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
一、急性期锻炼
1.卧床休息:急性期应严格卧硬板床休息,一般卧床3-4周,可减轻椎间盘压力,缓解疼痛。对于年龄较大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卧床时要注意定期翻身,避免压疮等并发症,同时可在膝盖下垫薄枕,保持腰部轻度屈曲,以放松腰部肌肉。
2.下肢直腿抬高训练:患者仰卧位,双腿伸直,交替抬高,每次抬高30-60度,坚持5-10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3-4组。此训练可防止神经根粘连,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均可进行,但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下肢骨折等情况的患者需谨慎。
二、缓解期锻炼
1.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3-5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该方法适合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大、行动相对不便的人群,可增强腰背肌力量。
2.小飞燕动作:患者俯卧位,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形似飞燕,坚持3-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4组。这种锻炼能有效锻炼腰背肌,但对于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拱桥运动:与五点支撑法类似,但双肘及双足着地,腰部向上拱起,形成拱桥形状,每次保持3-5秒,重复10-15次一组,每天3-4组。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久坐的上班族,可在工作间隙进行适当练习。
三、康复期锻炼
1.游泳锻炼:游泳是一种非常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全身运动,尤其是蛙泳和仰泳。游泳时水的浮力可减轻身体自重对椎间盘的压力,同时锻炼腰背肌。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均可进行,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60分钟。但对于有耳部疾病、皮肤破损等情况的患者需注意。
2.慢跑与快走:康复期可逐渐进行慢跑或快走锻炼,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慢跑和快走能增强心肺功能,同时锻炼腰背肌和下肢肌肉力量,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对于体重较大的患者,需注意运动对膝关节等关节的影响,可适当调整运动方式。
四、注意事项
1.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时间,避免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锻炼导致腰部损伤加重。
2.如果在锻炼过程中出现腰部疼痛明显加重、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及时就医。
3.对于合并有骨质疏松、腰椎不稳定等其他腰椎相关疾病的患者,锻炼前最好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