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牙龈增生如何治疗
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治疗包括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加强口腔卫生指导和在医生指导下停用或更换相关药物;手术治疗,如牙龈切除术和激光牙龈切除术,手术时需考虑不同年龄等特殊人群情况;药物辅助治疗,包括局部药物含漱和抗菌药物局部应用,应用时要针对不同人群注意相关事项
一、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1.口腔卫生指导:对于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首要的是加强口腔卫生护理。督促患者保持良好的刷牙习惯,如使用软毛牙刷,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通过有效刷牙去除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物。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需协助其进行口腔清洁,因为儿童自我口腔清洁能力较弱,不良的口腔卫生状况会加重牙龈增生情况。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口腔清洁的方式和要求有所不同,儿童需要更细致的帮助,而成年人则应培养自主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能力。
2.停用或更换相关药物:如果正在服用可能引起药物性牙龈增生的药物,应与医生沟通,评估是否可以停用或更换药物。但药物的调整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因为某些疾病的治疗可能依赖于正在服用的药物,随意停药可能会导致原发病病情加重。例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可能引发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患者,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整体病情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调整用药。
二、手术治疗
1.牙龈切除术:当药物性牙龈增生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美观及口腔功能时,可考虑牙龈切除术。手术需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切除过度增生的牙龈组织,恢复牙龈的生理外形。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操作需更加精细。儿童由于口腔组织相对娇嫩,手术中要特别注意避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老年人可能存在全身基础疾病,手术前需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确保手术安全。
2.激光牙龈切除术:激光牙龈切除术也是一种可选的手术方式。激光具有精准、止血效果好、术后伤口愈合快等优点。在治疗药物性牙龈增生时,激光可以准确地切除增生的牙龈组织,减少出血和术后感染的风险。但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控制不佳)的患者,激光手术需要更加谨慎,因为高血糖可能影响伤口愈合,术前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
三、药物辅助治疗
1.局部药物含漱:在手术前后或病情较轻时,可使用局部药物含漱来辅助治疗。例如,使用过氧化氢溶液含漱,它具有抗菌、清洁创面的作用。但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避免其误吞含漱液,因为过氧化氢溶液如果误吞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问题。含漱时要按照正确的方法,让药物在口腔内充分与牙龈等部位接触,发挥作用。
2.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如果存在牙龈炎症较明显的情况,可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如碘甘油等。但使用时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因素谨慎选择。对于儿童,要选择刺激性小、安全的抗菌药物,并且注意药物的用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儿童口腔黏膜造成过度刺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