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肝癌是什么意思
小肝癌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3厘米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不超3厘米的原发性肝癌,与乙肝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长期进食被黄曲霉毒素污染食物等相关,中老年、男性及有特殊病史人群易患,早期可能无症状,靠超声、CT、MRI及AFP检测诊断,治疗有手术切除、局部消融、肝动脉栓塞化疗等,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较好,受多种因素影响
1.发病相关因素及人群特点
发病相关因素:与多种因素相关,比如乙肝病毒感染,长期乙肝病毒感染会导致肝脏持续受到损伤,进而增加患小肝癌的风险;长期酗酒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酒精会通过多种机制损害肝细胞,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解毒功能,逐步引发肝脏病变,增加小肝癌发生几率;长期进食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黄曲霉毒素具有强致癌性,会作用于肝细胞的DNA等遗传物质,导致细胞癌变。
人群特点:在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病,但一般中老年人群相对更易罹患,这与肝脏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的生理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男性患小肝癌的概率相对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在生活中接触一些危险因素的概率相对较高有关,比如男性酗酒的比例可能相对较高等;有乙肝病史、长期大量饮酒史、长期食用被污染食物等特殊生活方式或病史的人群属于小肝癌的高危人群。
2.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早期小肝癌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右上腹隐痛、腹胀、乏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也有部分患者是在体检时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
诊断方法:常用的诊断方法有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检查,它可以初步发现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CT检查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等情况,增强CT还可以通过对比剂的增强效果进一步判断肿瘤的血供等特征;磁共振成像(MRI)对小肝癌的诊断也有较高价值,尤其是对于一些超声和CT不易鉴别的病变;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也是辅助诊断小肝癌的重要指标,虽然AFP升高不一定就是小肝癌,但在小肝癌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部分小肝癌患者AFP会升高。
3.治疗及预后相关情况
治疗: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小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式,通过切除肿瘤组织有望达到根治的目的;局部消融治疗也是常用的方法,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通过局部产生高温等效应使肿瘤细胞坏死;对于一些不适合手术切除和局部消融的患者,还可以考虑肝动脉栓塞化疗等治疗手段。
预后:小肝癌的预后相对较好,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的小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但预后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是否及时有效等。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很多小肝癌患者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保障,生存期明显延长;而如果发现较晚或者治疗不规范等,预后则会受到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