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怎么办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以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升高为特征,危害胎儿。孕妇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包括症状监测和血清胆汁酸测定等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如熊去氧胆酸等)和产科处理(根据情况适时终止妊娠)。生活上要进行饮食调整、保证休息与适当活动、做好皮肤护理。特殊人群如高龄孕妇、有ICP病史孕妇、多胎妊娠孕妇需格外注意,分别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早期筛查及加强产检、严格控制胆汁酸水平和加强胎儿监测等。
一、了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上以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升高为特征,主要危害胎儿,使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二、及时就医检查
1.症状监测:孕妇若出现皮肤瘙痒,尤其是无皮肤损伤的瘙痒,多从手掌和脚掌开始,然后逐渐向肢体近端延伸甚至可发展到面部,同时可能伴有黄疸、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实验室检查:医生一般会进行血清胆汁酸测定、肝功能测定、病毒学检查等。血清胆汁酸升高是诊断ICP的主要实验室证据,也是监测病情及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肝功能检查可了解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是否升高。病毒学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的病毒感染。
三、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瘙痒症状,降低血清胆汁酸水平,改善肝功能,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常用药物有熊去氧胆酸、S-腺苷蛋氨酸等。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产科处理:根据孕妇的孕周、病情严重程度等综合评估,适时终止妊娠。对于轻度ICP患者,可期待至足月,但不应超过预产期;重度ICP患者,孕34周后可考虑促胎肺成熟后终止妊娠。
四、生活管理
1.饮食调整:保证营养均衡,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蛋糕等,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2.休息与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尽量保证810小时的睡眠时间。适当进行活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
3.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皮肤,以免引起皮肤破损继发感染。可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润肤霜,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患ICP的风险相对较高,且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ICP的同时,需密切监测其他基础疾病的病情变化,加强母儿监护。
2.有ICP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复发风险较高,应在妊娠早期进行血清胆汁酸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整个孕期需加强产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多胎妊娠孕妇:多胎妊娠孕妇发生ICP的概率也相对较高,且病情可能更严重。需更加严格地控制血清胆汁酸水平,加强胎儿监测,适时终止妊娠,以降低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