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治疗方法
腰椎骨折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稳定性且无神经损伤症状、老年身体差不耐受手术或骨折轻的患者,包括严格卧床休息、中晚期进行腰背肌锻炼、使用腰部支具固定;手术治疗适用于不稳定性、伴神经损伤或骨折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的患者,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以恢复稳定性和解剖结构,以及椎管减压术解除脊髓压迫,不同人群在治疗中需考虑各自特点。
一、保守治疗
1.适用情况:适用于稳定性腰椎骨折且无神经损伤症状的患者。对于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或骨折程度较轻的情况较为适用。例如,一些轻度压缩性骨折,椎体压缩程度小于1/3的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
卧床休息:患者需严格卧硬板床休息,一般需要6-12周,在此期间要避免过早起床活动,防止骨折进一步移位。卧床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可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以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卧床休息时更要密切观察骨折部位情况,防止因卧床导致的肌肉萎缩等问题。
腰背肌锻炼:在骨折恢复的中晚期可进行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小飞燕等。通过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量,有助于维持腰椎的稳定性。但锻炼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强度。对于老年患者,腰背肌锻炼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合适强度的锻炼;儿童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时要考虑其骨骼发育特点,锻炼强度不宜过大。
支具固定:可使用腰部支具进行固定,起到限制腰椎活动、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支具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体型和骨折情况进行定制。对于年轻患者活动量较大的情况,支具固定能更好地限制腰部活动;而对于儿童患者,支具固定要注意其舒适性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定期评估支具的适配情况。
二、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对于不稳定性腰椎骨折、伴有神经损伤症状的腰椎骨折以及骨折块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的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例如,椎体压缩程度大于1/3、合并有神经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情况的患者。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切开骨折部位,将骨折复位后用内固定装置(如椎弓根螺钉系统等)固定,以恢复腰椎的稳定性和正常解剖结构。这种手术方式能有效纠正骨折移位,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对于老年患者,手术前要充分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确保能耐受手术;儿童患者进行手术时要特别注意内固定物的选择,要考虑到儿童骨骼的生长发育,避免内固定物影响骨骼生长。
椎管减压术:当骨折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时,需要进行椎管减压术,解除脊髓的压迫。手术中要小心操作,避免进一步损伤脊髓。对于合并神经损伤的患者,椎管减压术能最大程度地恢复神经功能,但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因人而异。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要加强护理和康复训练;儿童患者椎管减压术后要密切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因为儿童神经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精心的护理和康复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