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的临床表现
龋齿会引起牙齿颜色、形态、质地改变及感觉异常,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龋损进展可能快,老年人牙齿硬组织储备少质地改变更明显,儿童表述能力弱需家长留意其口腔情况
一、颜色改变
正常牙齿呈淡黄色且有光泽,龋齿发生时,牙齿硬组织会脱矿,颜色逐渐改变。早期可能表现为白垩色斑块,这是因为牙釉质中的矿物质流失,致使牙齿表面出现不透明的白色区域;随着病情发展,病变部位会进一步着色,变成棕色或黑色的龋斑,这是由于细菌代谢产物等沉积在龋损处所致。不同年龄人群龋齿颜色改变表现类似,但儿童由于口腔卫生情况、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可能龋损进展相对较快,颜色改变出现的时间可能相对较早。例如,长期摄入高糖食物的儿童,牙齿颜色改变可能比饮食较健康的儿童更快。
二、形态改变
牙齿硬组织被破坏后,会出现龋洞。初期龋洞较浅,肉眼可能不易察觉,随着龋坏深入,龋洞会逐渐变大。龋洞的形态因龋坏部位和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发生在咬合面的龋洞常呈锥形,发生在邻面的龋洞可能呈潜行性破坏。对于儿童来说,乳牙的形态改变可能会影响其咀嚼功能,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乳牙的健康对恒牙的萌出和发育有重要影响,若乳牙龋坏严重导致形态改变,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进食,进而影响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比如,儿童后牙出现较大龋洞,会影响其正常咀嚼固体食物,导致营养吸收不均衡。
三、质地改变
龋坏部位的牙齿硬组织质地变脆。正常牙齿质地坚硬,有一定的硬度和韧性,而发生龋齿后,牙体组织中的有机质被细菌分解,无机质也逐渐流失,使得牙齿变得脆弱易碎。在检查时,用探针等器械触碰龋损部位,可感觉到质地与正常牙齿不同,变得粗糙且容易破碎。老年人由于牙齿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磨损等情况,再发生龋齿时,质地改变可能相对更明显,因为其牙齿硬组织的储备量相对较少;而儿童的牙齿在质地方面,由于处于发育阶段,一旦发生龋齿,质地改变的速度可能相对较快,需要更注重口腔卫生的维护来防止龋齿进一步发展。例如,老年人后牙发生龋齿,龋坏部位质地变脆,在咀嚼较硬食物时更容易导致龋损部位破裂。
四、感觉异常
当龋齿累及不同深度时,患者会出现不同的感觉异常。浅龋时,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可能仅在检查时发现牙齿有颜色改变或质地变化;中龋时,患者遇到冷、热、酸、甜等刺激时会出现敏感症状,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这是因为龋坏已到达牙本质浅层,牙本质小管受到刺激,引起牙髓神经的反应;深龋时,刺激症状更为明显,刺激去除后疼痛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此时龋坏已接近牙髓,牙髓组织受到较明显的刺激。不同年龄人群对感觉异常的感知和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表述能力相对较弱,可能需要家长更仔细观察其口腔情况,若儿童出现不愿进食某类刺激性食物、牙齿局部不适等情况,要及时就医检查。比如,儿童深龋时,可能表现为不敢用患侧牙齿咀嚼,家长若发现这种情况,应尽早带儿童到口腔科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