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泪囊炎怎么办
新生儿泪囊炎是因鼻泪管下端胚胎残膜未退化致泪液细菌潴留继发感染,多在出生1-2周发生、女孩多见。非药物干预有按摩法(出生3月内初期适用,家长轻柔按内眼角向鼻腔按摩)和泪道冲洗(半岁左右按摩无效时考虑,专业医护操作)。药物治疗合并感染时用安全抗生素眼药水且遵儿科原则。半岁后保守治疗无效可行泪道探通术,术后注意眼部清洁复查。要轻柔操作新生儿,密切观察泪囊区变化,早发现早干预选合适治疗方式保眼部健康
一、新生儿泪囊炎的定义
新生儿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残膜没有退化,阻塞鼻泪管下端,导致泪液和细菌潴留在泪囊内,引起继发性感染所致,多发生于出生后1-2周,女孩多见。
二、非药物干预方法
1.按摩法
操作方式:家长洗净双手后,用食指轻按宝宝内眼角处(泪囊区),向鼻腔方向均匀缓慢地按摩,每次按摩5-10下,每天可进行3-4次。通过按摩可以促使鼻泪管下口的膜状物开放。对于新生儿来说,这种方法相对安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鼻泪管通畅。从解剖角度看,新生儿鼻泪管较细,按摩有助于机械性地推动残膜破裂。
适用情况:适用于大部分新生儿泪囊炎初期,尤其是出生后3个月内的患儿,因为此阶段鼻泪管残膜有自行吸收的可能,按摩有促进其吸收的作用。
2.泪道冲洗
操作原理:泪道冲洗是通过将生理盐水注入泪道,来冲洗掉泪囊内的分泌物及阻塞物,同时可以判断泪道阻塞的部位。一般在宝宝半岁左右,如果按摩效果不佳可考虑泪道冲洗。从临床角度,泪道冲洗能起到一定的疏通作用,但需要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避免损伤宝宝泪道黏膜。
三、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如果新生儿泪囊炎合并感染,出现泪囊区红肿等情况,可能会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如妥布霉素滴眼液等。但使用药物时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优先选择对新生儿相对安全的药物,且要注意用药的浓度和频率等问题需由医生把控,因为新生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药物代谢能力弱,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对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
四、手术治疗情况
1.探通术
适用时机:一般在宝宝半岁以后,如果经过保守治疗(按摩、泪道冲洗等)效果仍不佳,可考虑行泪道探通术。通常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通过探针探通阻塞的鼻泪管下端残膜。从临床经验来看,半岁以后宝宝鼻泪管残膜自行开放的可能性降低,探通术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术后护理:术后要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避免宝宝用手揉眼,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查,观察泪道通畅情况。术后宝宝眼部可能会有轻微不适,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五、特殊人群(新生儿)的温馨提示
新生儿皮肤娇嫩,在进行按摩等操作时要注意手法轻柔,避免损伤宝宝皮肤。同时,要密切观察宝宝泪囊区的情况,如红肿、分泌物等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因为新生儿自身免疫力较低,泪囊炎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感染扩散等严重后果,所以对于新生儿泪囊炎要早发现、早干预,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以保障新生儿的眼部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