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桡骨头半脱位
桡骨头半脱位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因儿童桡骨头发育不完全、环状韧带相对松弛,当肘部受纵向牵拉时易引发。其发病与解剖及外力因素相关,表现为突然肘部疼痛、姿势异常,诊断靠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常通过手法复位治疗,需注意日常避免不当牵拉儿童手臂来预防,5岁以下儿童及有特殊病史儿童需特别留意相关情况。
一、定义
桡骨头半脱位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肘部损伤,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通常是由于儿童的桡骨头发育尚不完全,当肘部受到牵拉时,桡骨头从环状韧带中脱出而引发。
二、发病机制
(一)解剖因素
5岁以下儿童的桡骨头直径小于环状韧带的内径,环状韧带相对松弛。当肘关节处于伸展、前臂旋前位时,突然受到纵向牵拉,薄弱的环状韧带不能限制桡骨头的移位,从而导致桡骨头半脱位。例如,儿童在被大人牵拉手臂上下楼梯、走路时,容易发生这种情况。
(二)外力因素
常见的外力是纵向牵拉手臂。比如家长牵着儿童的手从蹲位站起来时,或者儿童的手臂被突然用力拉扯等情况,都可能使桡骨头受到牵拉而脱出。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疼痛:患儿往往会突然出现肘部疼痛,哭闹不止,不愿意用患侧手臂拿取物品或活动肘部。
2.肘部姿势异常:患侧肘部多处于半屈曲位,前臂处于旋前位,不能自主活动。
(二)体征
检查时可以发现肘部无明显肿胀,但桡骨头处有明显压痛。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询问
详细询问患儿受伤的过程,尤其是有无上肢被牵拉的情况,这对诊断桡骨头半脱位非常重要。
(二)体格检查
通过观察肘部的姿势以及进行压痛检查等,结合病史基本可以初步诊断。一般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影像学检查,但在一些不典型病例或需要排除其他疾病时,可能会进行X线检查,X线检查通常无明显异常,但可排除肘部骨折等其他病变。
五、治疗方法
(一)手法复位
医生通常可以通过简单的手法进行复位。一般采用旋后、屈曲肘关节等操作,多数患儿经过手法复位后症状立即缓解,患侧手臂可以恢复正常活动。
六、预防措施
(一)日常护理
在照顾5岁以下儿童时,避免用力牵拉儿童的手臂,尤其是在儿童的手臂处于伸展、前臂旋前位时。例如,抱儿童或者牵儿童手走路时,要注意力度和姿势,不要突然用力拉扯儿童手臂。
(二)教育引导
对于较大儿童可以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让儿童了解避免手臂被过度牵拉的重要性,但由于低龄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差,主要还是依靠家长和看护人员的细心照料。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群体
5岁以下儿童是桡骨头半脱位的高发人群,家长需格外留意,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对儿童手臂进行不当牵拉。一旦发生疑似桡骨头半脱位的情况,要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处理,因为儿童的骨骼和关节结构尚处于发育阶段,早期正确处理对预后非常重要。
(二)有特殊病史儿童
对于既往有肘部损伤病史或骨骼发育异常等特殊病史的儿童,发生桡骨头半脱位的风险可能相对较高,家长和医生都要更加谨慎,在日常护理和就医过程中要更加密切关注儿童肘部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