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龋齿有哪些病因
小儿龋齿受细菌、饮食、牙齿自身及口腔卫生等多因素影响,变形链球菌等致龋菌可分解糖类产酸腐蚀牙釉质,糖类摄入多、饮食结构不合理会增加风险,儿童牙齿结构薄、排列不齐易致龋,口腔清洁不彻底、唾液分泌及成分异常也会引发龋齿
一、细菌因素
1.变形链球菌为主导:变形链球菌是导致小儿龋齿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研究表明,变形链球菌可通过其产生的酶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逐渐腐蚀牙齿表面的牙釉质。例如,变形链球菌产生的葡糖基转移酶能将蔗糖转化为葡聚糖,促进细菌在牙齿表面的黏附,形成菌斑,进而引发龋齿。儿童口腔环境相对湿润,且饮食中糖类摄入较多,为变形链球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2.其他致龋菌存在:除变形链球菌外,乳酸杆菌等其他致龋菌也可能参与小儿龋齿的发生。乳酸杆菌在酸性环境中生长良好,会进一步加剧牙齿脱矿的过程。当口腔内的菌群平衡被打破,致龋菌占优势时,就容易引发龋齿。
二、饮食因素
1.糖类摄入过多:儿童若长期大量摄入糖果、甜饮料、糕点等富含糖类的食物,糖类在口腔内被细菌分解产酸,频繁的酸攻击会使牙齿硬组织不断脱矿,从而增加龋齿发生风险。例如,每天多次饮用甜饮料的儿童,其牙齿暴露于酸性环境的时间较长,比饮用清水的儿童更易患龋齿。
2.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富含钙、磷、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也与小儿龋齿有关。钙、磷是牙齿硬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维生素如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利用,若儿童饮食中这些营养物质不足,会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使牙齿更容易被龋坏侵蚀。比如,长期以精细食物为主,蔬菜水果摄入过少的儿童,牙齿发育可能受到影响,增加龋齿发生几率。
三、牙齿自身因素
1.牙齿结构特点:儿童的牙齿在发育阶段,牙釉质相对较薄、矿化程度较低,comparedtoadultteeth,更容易受到酸的侵蚀而发生脱矿。而且乳牙的牙本质小管较粗大,牙髓组织接近牙齿表面,一旦发生龋坏,较易波及牙髓,引发更严重的炎症。例如,乳牙的牙釉质厚度约为恒牙的1/3,其抗酸能力相对较弱。
2.牙齿排列不齐:如果儿童牙齿排列不整齐,如出现牙列拥挤、牙间隙等情况,会导致口腔清洁难度增加,食物残渣容易残留于牙齿缝隙中,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进而增加龋齿发生的可能性。比如,牙齿排列拥挤的儿童,牙刷难以清洁到所有牙齿表面,残留的食物残渣会被细菌分解产酸,长期作用下引发龋齿。
四、口腔卫生因素
1.口腔清洁不彻底:儿童自我口腔清洁能力较弱,若家长没有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不能有效清除牙齿表面的菌斑和食物残渣,菌斑会不断堆积,逐渐导致龋齿。例如,很多儿童不能做到每天早晚正确刷牙,或者刷牙时间过短、方法不正确,使得牙齿清洁不充分,为龋齿发生埋下隐患。
2.唾液分泌及成分影响:儿童唾液的量和成分也与龋齿有关。唾液具有清洁口腔、缓冲酸碱、抗微生物等作用,若儿童唾液分泌量少或唾液中某些抗菌成分不足,就会降低口腔的自洁能力,增加龋齿发生风险。比如,一些患有唾液腺疾病的儿童,唾液分泌减少,牙齿更容易被龋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