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泪囊炎是怎么回事
急性泪囊炎是泪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因鼻泪管阻塞致细菌感染引发,有局部红肿热痛、脓肿形成及全身症状等表现,可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诊断,治疗包括药物和手术,不同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女性及有基础病史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急性泪囊炎的定义
急性泪囊炎是一种泪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由鼻泪管阻塞,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泪囊引起。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鼻泪管阻塞:正常情况下,泪液通过鼻泪管流入鼻腔,当鼻泪管因炎症、先天性狭窄等原因发生阻塞时,泪液和细菌容易在泪囊内积聚,为细菌繁殖创造条件。不同年龄段人群鼻泪管阻塞的原因可能不同,婴幼儿多为先天性鼻泪管发育异常导致阻塞,成年人则可能因眼部炎症、外伤等引起。
2.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侵入泪囊后,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导致泪囊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形成脓肿。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泪囊区红肿热痛:泪囊区皮肤红肿,温度升高,有明显压痛,随着病情进展,红肿范围可扩大,疼痛加剧。
脓肿形成:病情进一步发展,红肿处可触及波动感,提示脓肿形成,脓肿可能自行破溃,也可向周围组织蔓延。
2.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尤其是身体抵抗力较低的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或患有基础疾病者,全身症状可能较为明显。
四、诊断
1.体格检查:通过检查泪囊区的红肿、压痛等表现初步判断病情。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有感染存在。
3.影像学检查:一般不需要影像学检查,但当鉴别诊断困难时,可考虑超声等检查,了解泪囊及周围组织情况。
五、治疗
1.药物治疗:早期可使用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如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但需注意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手术治疗:当脓肿形成时,可考虑切开引流等手术方式,但手术操作需谨慎,尤其要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如儿童手术时需更加轻柔,充分考虑其身体耐受性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急性泪囊炎时,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家长应密切观察儿童的全身症状及局部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尽量减少对儿童身体的影响。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患急性泪囊炎时,感染可能更容易扩散,且身体恢复相对较慢。应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密切关注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3.女性: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身体抵抗力可能会有所下降,患急性泪囊炎时要更加注意个人卫生,积极配合治疗,注意休息,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
4.有基础病史者:如患有眼部其他疾病或全身性慢性疾病者,患急性泪囊炎时,病情可能相互影响。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在治疗急性泪囊炎时充分考虑基础病史对治疗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