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骨折该怎么办
骶骨骨折需从评估与诊断、治疗、康复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方面处理。评估与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保守(无明显移位等用卧床等)和手术(移位等用复位固定);康复分早期(下肢等长收缩等)、中期(渐增活动量)、后期(加强力量等训练);特殊人群中儿童要防移位等,老年人重抗骨质疏松防跌倒,孕妇治疗谨慎保胎儿安全
一、骶骨骨折的评估与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受伤机制,如外伤的暴力方向、程度等,不同年龄、性别因生活方式不同受伤原因有差异,儿童可能因玩耍时意外受伤,青壮年多因交通事故等,老年人可能因骨质疏松轻微外伤即可骨折。同时了解既往病史,如是否有骨质疏松等影响骨折愈合的疾病。
2.体格检查:检查骶骨区域有无压痛、肿胀、畸形等,评估神经功能,因为骶骨骨折可能合并神经损伤,需检查下肢感觉、运动及反射情况。
3.影像学检查:X线可初步了解骶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骶骨骨折的细节,包括骨折线走行、骨折块移位情况等;MRI检查有助于评估是否合并周围软组织损伤及神经损伤情况。
二、骶骨骨折的治疗
1.保守治疗
适应证:无明显移位的骶骨骨折、单纯稳定性骨折等。
方法:主要是卧床休息,减少骨折部位的受力,促进骨折愈合。卧床时可采用侧卧位或仰卧位,避免压迫骨折部位。对于疼痛明显者,可适当给予止痛对症处理。
2.手术治疗
适应证:骨折有明显移位,压迫神经导致神经症状,或合并骨盆其他严重损伤需要手术处理等情况。
方法:手术主要是通过复位骨折块并进行固定,恢复骶骨的解剖结构,解除神经压迫等。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等。
三、骶骨骨折的康复
1.早期康复(骨折后1-2周)
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防止肌肉萎缩,同时进行足踝的屈伸活动,促进血液循环。这对于各年龄段患者都很重要,儿童可在家长协助下进行简单活动,老年人要注意活动力度适中。
2.中期康复(骨折后2-8周)
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可在佩戴支具保护下进行坐立练习,然后逐渐过渡到站立、行走练习。康复过程中要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愈合进度。
3.后期康复(骨折8周后)
加强骶尾部及下肢肌肉的力量训练,恢复关节活动度。可进行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
四、特殊人群骶骨骨折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骶骨骨折多因低能量损伤,由于儿童骨骼生长潜力大,骨折愈合能力较强,但仍需密切观察骨折移位情况,及时进行适当的固定和康复干预。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同时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
2.老年人
老年人常合并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相对较慢,且容易发生再骨折等情况。在治疗过程中要重视骨质疏松的治疗,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预防跌倒,因为老年人平衡能力差,跌倒可能导致再次受伤。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密切关注身体耐受情况。
3.孕妇
孕妇发生骶骨骨折时,治疗需特别谨慎,因为很多治疗手段可能会影响胎儿。保守治疗是主要方式,卧床休息时要注意体位舒适,避免压迫腹部影响胎儿。在康复过程中要定期进行产科检查,确保胎儿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