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骨折会不会有后遗症
桡骨骨折可能出现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骨折畸形愈合、肌肉萎缩等后遗症,关节僵硬因长时间固定等致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创伤性关节炎因关节面不平整致关节软骨异常磨损,骨折畸形愈合因复位或固定不佳致错位愈合,肌肉萎缩因患肢活动少致废用性萎缩,且各后遗症与年龄、病史、生活方式等有关
发生情况:桡骨骨折后,若长时间固定,关节活动减少,容易导致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引起关节僵硬。尤其是儿童,骨骼的可塑性虽强,但长时间制动也可能出现此问题。对于成年人,一般骨折后2-3周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练习,可有效降低关节僵硬的发生风险。若未能及时进行规范的康复锻炼,关节活动范围会明显受限,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比如手腕的屈伸、旋转等活动可能无法达到正常范围。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儿童生长发育快,若能早期开始适度康复锻炼,关节僵硬的恢复相对较好;而老年人本身关节退变,骨折后发生关节僵硬的概率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上,受伤前活动量少的人群,骨折后更易出现关节僵硬,因为其关节周围组织的适应性更差。有既往关节疾病史的患者,骨折后发生关节僵硬的风险也会增加。
创伤性关节炎
发生情况:当桡骨骨折导致关节面不平整时,骨折愈合后关节软骨受到异常磨损,长期可引发创伤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时疼痛加剧,尤其是在负重或活动较多时。例如,手腕关节在持物、屈伸等活动时会有明显不适。一般骨折后数月至数年可能逐渐出现症状,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改变。
与年龄、病史等的关系:老年人本身关节软骨已有一定程度的退变,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更高。若骨折时关节面损伤严重,即使经过良好的复位和固定,后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也会显著增加。有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关节病史的患者,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可能会更早且症状更重。
骨折畸形愈合
发生情况:桡骨骨折后,若复位不佳或固定不牢固,骨折端可能出现错位愈合,导致肢体外观畸形,同时可能伴有功能障碍。比如骨折后手腕向一侧偏斜,影响手部的正常握持和精细动作。一般在骨折愈合后可通过X线等检查发现骨折部位的畸形情况。
与年龄、治疗等的关系:儿童的骨骼有一定的塑形能力,轻度的畸形愈合可能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部分纠正;但对于成年人,畸形愈合往往难以自行纠正。治疗过程中,复位是否准确、固定是否可靠是影响骨折是否畸形愈合的关键因素。如果早期复位不良,即使后期更换固定方式等补救,也可能仍会有不同程度的畸形愈合。
肌肉萎缩
发生情况:桡骨骨折后,由于患肢活动减少,肌肉长时间得不到有效锻炼,会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表现为患肢肌肉体积变小、力量减弱。例如,前臂的肌肉可能变得松弛无力,影响手部的握持力量和活动的灵活性。一般在骨折后1-2周开始出现肌肉萎缩的迹象,若康复锻炼不及时或不得当,肌肉萎缩会逐渐加重。
与年龄、生活方式等的关系:老年人本身肌肉含量相对较少,骨折后肌肉萎缩的恢复相对较慢。生活方式上,受伤前运动量较大的人,骨折后肌肉萎缩的程度可能相对更明显,因为其肌肉对活动减少的适应更差。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病史的患者,骨折后肌肉萎缩的恢复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为其自身营养状况等可能不利于肌肉的修复和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