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我是不是得了牙龈癌
牙龈癌有溃疡与肿块、疼痛、牙齿松动脱落、张口受限等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有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和病理检查,需与牙龈炎、牙周炎、牙龈瘤鉴别,牙龈炎无明显肿块溃疡,牙周炎无新生物形成,牙龈瘤为良性且手术切除预后好,牙龈癌靠病理检查确诊且治疗有别。
一、牙龈癌的临床表现
1.溃疡与肿块:早期可能表现为溃疡,也可出现外生型肿块。溃疡型牙龈癌可见不规则的溃疡面,边缘隆起,底部有菜花状的新生组织;外生型牙龈癌则是牙龈上有突起的肿块,质地较硬。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均可能出现,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人群相对更易出现异常表现,有口腔卫生不良、牙齿残根残冠等病史者也需警惕。
2.疼痛: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因表达不清而被忽视,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对疼痛敏感度略有不同,长期有口腔不良刺激因素的人群疼痛出现可能更频繁。
3.牙齿松动、脱落:肿瘤侵犯牙槽骨等结构时,会导致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脱落,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更易被发现异常,有牙齿疾病未及时治疗病史的人群更需关注牙齿的异常变化。
4.张口受限:肿瘤累及咀嚼肌等部位时可引起张口困难,影响患者的进食等日常活动,不同年龄段人群张口受限出现的时间和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有口腔局部病变进展病史的人群要密切留意张口情况的变化。
二、辅助检查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了解牙槽骨是否有破坏,如可见骨质呈不规则吸收,边缘不整齐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进行X线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的合理控制,女性若处于孕期等特殊时期要谨慎进行X线检查,有放射性检查禁忌病史的人群需提前告知医生。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侵犯的范围,包括周围软组织及骨质破坏的情况。对于肥胖、复杂解剖结构的人群,CT检查可能需要更精确的操作,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的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以判断是否适合进行CT检查。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有助于判断肿瘤与周围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关系。儿童进行MRI检查时需做好镇静等准备工作,有幽闭恐惧症等特殊情况的患者要提前采取相应措施。
2.病理检查:是确诊牙龈癌的金标准。通过切取或钳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可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等。在取病理组织时,不同年龄患者的配合度不同,需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安抚等措施,有出血倾向等病史的患者要注意病理取材后的止血等处理。
三、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1.牙龈炎:牙龈炎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等,一般无明显的肿块和溃疡,通过病理检查可与牙龈癌鉴别,牙龈炎患者多因口腔卫生不良等引起,经过洗牙等口腔清洁治疗后症状多可缓解,而牙龈癌经过相应治疗后仍会持续进展。
2.牙周炎:牙周炎主要表现为牙龈萎缩、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等,与牙龈癌的区别在于牙周炎一般无新生物形成,通过临床检查及病理检查可鉴别,牙周炎患者有长期的牙周病史,经过规范的牙周治疗可控制病情,但牙龈癌需要特殊的抗肿瘤治疗。
3.牙龈瘤:牙龈瘤多为良性病变,常见于牙龈乳头处,有蒂或无蒂,颜色可呈红色或粉红色,一般生长缓慢,与牙龈癌的鉴别主要依靠病理检查,牙龈瘤通过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而牙龈癌切除后还需根据病情进行后续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