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一般发生在哪些人
胎盘早剥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孕妇患有血管病变(如重度子痫前期等致胎盘血供异常风险增高)、有宫腔内压力骤减情况(如胎膜早破、双胎分娩等)、有外伤史(腹部受撞击等易致胎盘剥离)、有胎膜早破病史(破坏胎盘附着关系增风险)、羊水过多(宫腔压力变化等致风险增高),且年龄、病史、生活方式等对其有影响。
一、孕妇患有血管病变者
1.相关机制:孕妇若患有重度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等血管病变,其全身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影响子宫胎盘间的血液灌注。以重度子痫前期为例,研究表明此类孕妇胎盘床螺旋小动脉重铸不足,导致胎盘血供异常,易引发胎盘早剥。据临床统计,此类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较无血管病变孕妇显著增高。
2.年龄与性别影响:年龄方面,无论是年轻还是高龄孕妇,若存在血管病变,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均会增加。性别上,女性怀孕后由于生理变化,若有血管病变更易出现胎盘早剥相关病理改变。
二、有宫腔内压力骤减情况者
1.相关情况及机制:如胎膜早破时,尤其是破膜后羊水快速流出,使宫腔内压力骤然降低,导致胎盘与子宫壁错位而剥离;双胎妊娠分娩时,第一胎儿娩出过快,使宫腔内压力骤减,也可引发胎盘早剥。以双胎妊娠为例,第一胎儿娩出后,宫腔容积突然缩小,胎盘相对面积较大,容易发生错位剥离。临床观察发现,双胎妊娠中发生胎盘早剥的概率高于单胎妊娠。
2.生活方式影响:若孕妇在孕期有剧烈咳嗽、呕吐等导致腹压突然增高的情况,也可能诱发宫腔内压力骤减相关的胎盘早剥。比如孕妇频繁剧烈咳嗽,会使腹腔内压力短时间内大幅波动,影响胎盘血供。
三、有外伤史者
1.相关机制:腹部受到直接撞击、摔倒等外伤时,外力作用于子宫,可导致胎盘早剥。例如孕妇腹部被重物撞击后,子宫受到机械性损伤,胎盘与子宫壁之间的血管破裂,引发胎盘剥离。研究显示,有明确腹部外伤史的孕妇,胎盘早剥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外伤史者。
2.年龄与病史影响:年轻孕妇相对而言活动较频繁,发生外伤的几率可能相对较高。若孕妇既往有子宫手术史等病史,子宫肌层存在一定损伤,再次怀孕时在外伤等因素作用下,更易发生胎盘早剥。
四、有胎膜早破病史者
1.相关机制:胎膜早破后,羊水外流,宫腔内环境改变,胎盘边缘血窦破裂等易引发胎盘早剥。胎膜早破会破坏胎盘与子宫壁的正常附着关系,使胎盘容易发生剥离。临床数据表明,既往有胎膜早破病史的孕妇再次妊娠时,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较无此病史者增加。
2.生活方式影响:孕期不注意休息、过度劳累等可能增加胎膜早破的风险,进而间接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几率。比如孕妇孕期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身体疲劳,可能影响胎膜的完整性,增加胎膜早破及胎盘早剥的可能性。
五、羊水过多者
1.相关机制:羊水过多时,子宫腔内压力增高,分娩时突然破膜,羊水流出过快,宫腔内压力骤减,导致胎盘早剥;同时,羊水过多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后子宫肌纤维缩复不良,容易发生产后出血等,而胎盘早剥也与之有一定关联。研究发现,羊水过多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概率高于羊水正常的孕妇。
2.年龄与病史影响:高龄孕妇自身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羊水过多时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可能更高。若孕妇既往有羊水过多相关疾病史,再次怀孕时发生胎盘早剥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