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跟骨骨折要做手术吗
双侧跟骨骨折是否要做手术需综合骨折移位情况、关节面损伤程度、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等多因素判断。若骨折移位明显、关节面损伤严重且患者一般健康状况良好则多考虑手术;若骨折移位不明显、关节面损伤较轻或患者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则可能先考虑保守治疗等。
一、骨折移位情况
1.移位明显的情况:当双侧跟骨骨折后,跟骨的解剖结构发生明显移位,例如跟骨的高度、宽度、关节面等出现较大程度的改变,影响到足部的正常负重和关节功能时,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研究表明,跟骨骨折移位超过一定程度(如跟骨高度丢失超过10mm等),会显著增加后期出现足部疼痛、行走困难等并发症的风险,手术能够尽可能恢复跟骨的正常解剖结构,为足部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双侧跟骨骨折,虽然儿童骨折愈合能力较强,但如果移位明显影响足部发育,也可能需要手术干预;而老年患者若移位明显,同样可能因影响日常行走等活动而需要手术。
2.移位不明显的情况:如果双侧跟骨骨折移位较轻,关节面破坏不严重,可先考虑保守治疗,如通过石膏固定等方式让骨折部位尽量保持相对稳定,促进骨折愈合。但需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以及足部功能恢复情况,若后期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等情况,仍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要手术。
二、关节面损伤程度
1.关节面损伤严重的情况:当双侧跟骨骨折导致跟骨关节面受损严重,出现明显的塌陷、粉碎等情况时,手术治疗往往是必要的。因为跟骨关节面的平整对于足部的正常负重和行走功能至关重要,严重受损的关节面如果不通过手术复位和固定,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性别患者在这方面的处理原则基本一致,但女性患者可能更关注术后足部外观及功能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手术需在恢复功能的基础上尽量兼顾美观等因素。生活方式不同的患者,如从事重体力劳动的患者,更需要通过手术恢复良好的跟骨结构以满足工作需求;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等疾病,手术前需更谨慎评估,控制好基础疾病后再考虑手术,以降低手术风险。
2.关节面损伤较轻的情况:若双侧跟骨骨折关节面损伤较轻,没有明显的塌陷等情况,可先尝试保守治疗,同时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监测关节面情况。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如出现关节面相关异常变化则可能需要转为手术治疗。
三、患者整体健康状况
1.一般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如果患者整体健康状况较好,能够耐受手术,那么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双侧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是较好的选择。这样可以更快地恢复跟骨结构,促进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长期卧床等带来的并发症。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年轻患者一般健康状况良好时更倾向于通过手术恢复良好的足部功能以适应日常活动和工作;老年患者若一般状况尚可,也可根据骨折情况考虑手术,但需充分评估手术风险。
2.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情况:当患者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心脏病、肺部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手术风险较高时,则需要谨慎评估是否手术。可能先通过保守治疗维持骨折的相对稳定,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待基础疾病得到一定控制、手术风险降低后再考虑是否手术。例如合并严重心脏病的患者,手术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需要在心内科等多学科评估后再做决定;有糖尿病的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降低手术感染等风险后再考虑手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