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肋骨骨折合并血胸患者,需先通过检查初步评估与诊断,包括伤情判断和生命体征监测;一般治疗有卧床休息和吸氧;血胸处理分小量、中量及大量,分别采取不同措施;肋骨骨折处理包括镇痛和固定胸廓;还需预防与处理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不同年龄人群在各环节有不同要求。
一、初步评估与诊断
1.伤情判断:首先要通过体格检查、胸部X线、胸部CT等检查明确肋骨骨折的数量、部位以及血胸的量等情况。若患者有胸痛、呼吸困难、胸部叩诊实音等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可初步诊断肋骨骨折合并血胸。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肋骨柔韧性较好,骨折可能不明显但血胸可能因胸廓弹性较大而积聚相对较多;老年人可能因骨质疏松,肋骨骨折更易发生,且血胸情况需更仔细评估。
2.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对于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至关重要。如血氧饱和度下降提示可能存在呼吸功能受限,需及时处理。
二、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患者需适当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骨折部位进一步损伤和血胸加重。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卧床休息的要求有所不同,儿童需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影响骨折愈合,老年人要防止长期卧床引发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2.吸氧:若患者存在缺氧情况,给予吸氧治疗,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一般≥95%)。根据患者年龄和基础情况调整吸氧流量,儿童吸氧流量需谨慎控制,避免氧浓度过高对其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三、血胸的处理
1.小量血胸:若血胸量较少(一般指积血量小于500ml),可自行吸收,主要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了解血胸吸收情况。同时针对肋骨骨折进行对症处理,如使用镇痛药物缓解疼痛,但需注意儿童和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选择镇痛药物时要谨慎。
2.中量及大量血胸:当血胸量中等(500-1500ml)或大量(大于1500ml)时,需进行胸腔穿刺抽血或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闭式引流术可将胸腔内的积血引出,促进肺复张,改善呼吸功能。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防止感染,不同年龄患者在操作时要注意操作规范和力度,儿童更需轻柔操作。
四、肋骨骨折的处理
1.镇痛治疗:合理使用镇痛措施缓解肋骨骨折引起的疼痛,可采用非药物镇痛方法,如局部固定、心理疏导等,也可根据情况使用镇痛药物,但要考虑患者年龄因素,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等的镇痛药物,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镇痛方式。
2.固定胸廓:对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导致胸壁软化形成连枷胸的患者,需进行胸廓固定。可采用胸带固定等方法,固定时要注意松紧度适宜,既要起到固定作用,又不能影响患者呼吸和循环功能。不同年龄患者胸廓固定的方式和力度需调整,儿童胸廓尚未发育完全,固定要更加轻柔且密切观察固定效果。
五、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肺部感染:鼓励患者咳嗽、咳痰,进行深呼吸训练,促进肺复张,预防肺部感染。对于儿童要协助其咳痰,老年人要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期监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若出现发热、咳嗽加重、白细胞升高等感染迹象,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2.深静脉血栓: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要鼓励其进行下肢活动,必要时使用气压治疗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定期观察患者下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情况,若发现下肢肿胀、疼痛等深静脉血栓表现,及时进行相应检查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