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癣和脚气有什么区别
足癣和脚气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足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足部皮肤引起的真菌性皮肤病,俗称“脚气”,而医学上“脚气”还指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脚气病。足癣症状有不同类型,如水疱型、浸渍糜烂型、鳞屑角化型等,主要因皮肤癣菌感染,与个人卫生、环境等有关,通过临床表现和真菌学检查诊断,以外用或口服抗真菌药治疗,保持足部清洁干燥;脚气病主要累及神经、心血管系统,因维生素B1摄入或吸收不足导致,依据饮食、临床表现和血液维生素B1水平测定诊断,通过补充维生素B1和调整饮食治疗。不同特殊人群(儿童、孕妇、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在患这两种病时均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概念本质
足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足部皮肤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皮肤病,具有传染性,致病真菌主要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脚气是民间对足癣的俗称,但在医学上,“脚气”还可能指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疾病,医学上称“脚气病”,与足癣的病因完全不同。
二、症状表现
1.足癣:不同类型症状有差异。水疱型足癣表现为成群或散在分布的小水疱,疱壁较厚,不易破裂,可伴有瘙痒;浸渍糜烂型足癣常见于趾缝,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有明显瘙痒,继发细菌感染时会有恶臭味;鳞屑角化型足癣主要表现为皮肤增厚、粗糙、脱屑,冬季易发生皲裂,可伴有疼痛。
2.脚气病: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干性脚气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表现为上升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炎,感觉和运动障碍,肌力下降等;湿性脚气病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主,可出现心悸、气促、心动过速等,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
三、发病原因
1.足癣:主要是皮肤癣菌感染,与个人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经常穿不透气的鞋子、足部多汗、与感染者共用拖鞋或脚盆等,都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皮肤抵抗力下降,也容易患足癣。
2.脚气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B1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长期以精白米为主食、酗酒、胃肠道疾病影响维生素B1吸收等,都可能引发脚气病。
四、诊断方法
1.足癣: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真菌学检查,如显微镜下观察到菌丝或孢子即可确诊。
2.脚气病: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饮食情况、临床表现,以及血液中维生素B1水平测定等。
五、治疗方式
1.足癣:以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如咪康唑、酮康唑等。症状严重或外用药物疗效不佳时,可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同时,要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穿透气的鞋袜。
2.脚气病:治疗主要是补充维生素B1,可口服或肌肉注射。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维生素B1食物的摄入,如谷类、豆类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足癣时,外用药物应选择刺激性小的剂型,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儿童患脚气病时,应及时调整饮食,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B1。
2.孕妇:孕妇患足癣时,外用抗真菌药物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孕妇患脚气病时,补充维生素B1对胎儿一般无不良影响,但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患足癣时治疗周期可能较长,要注意坚持用药。老年人患脚气病时,可能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考虑。
4.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患足癣后容易继发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应积极治疗,同时严格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患脚气病时,更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血糖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