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上颌窦癌
上颌窦癌是发生于上颌窦黏膜的常见恶性肿瘤,病因未明但与吸烟、接触化学物质、慢性炎症等有关,多见于5070岁男性;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随病情进展会有面颊部疼痛麻木、牙痛等症状,晚期可出现眼球移位、张口困难等;诊断依靠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还有放疗、化疗;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有基础疾病者治疗需谨慎并个体化;预后与分期和治疗方法有关,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较高,预防要避免吸烟、做好职业防护、治疗慢性炎症及定期体检。
一、定义
上颌窦癌指发生于上颌窦黏膜的恶性肿瘤,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二、病因
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与多种因素有关。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多种致癌物质会增加患癌风险;长期接触镍、铬、砷等化学物质的职业人群,患上颌窦癌的几率也会升高;另外,部分人存在上颌窦黏膜的慢性炎症,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能导致细胞发生癌变。从年龄和性别上看,上颌窦癌多见于5070岁的男性,可能与该年龄段男性吸烟、职业暴露等因素更为常见有关。
三、症状
1.早期症状不明显,可能仅表现为涕中带血、鼻塞等,类似鼻窦炎症状,容易被忽视。
2.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面颊部疼痛、麻木,这是因为肿瘤侵犯到了面部的神经;还可能出现牙痛、牙齿松动,肿瘤侵犯牙槽骨所致。
3.晚期时,患者可出现眼球移位、复视等眼部症状,这是肿瘤侵犯眼眶导致的;还可能出现张口困难,是由于肿瘤侵犯到咀嚼肌等部位引起。
四、诊断
1.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的面部、口腔、鼻腔等部位进行详细检查,查看是否有肿物、压痛等异常情况。
2.影像学检查:如鼻窦CT、MRI等,能够清晰显示上颌窦内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有助于判断肿瘤的分期。
3.病理检查:通过鼻内镜或手术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这是确诊上颌窦癌的金标准。
五、治疗
1.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上颌骨部分切除术、全切除术等,根据肿瘤的分期和范围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2.放射治疗:可分为术前放疗和术后放疗。术前放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后放疗用于消灭可能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3.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顺铂、氟尿嘧啶等,可用于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或与手术、放疗联合应用,提高治疗效果。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手术和放化疗的耐受性较差,在治疗前需要全面评估身体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加强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儿童:上颌窦癌在儿童中极为罕见,但如果发生,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手术可能会影响面部的生长发育,放疗可能会对儿童的骨骼发育等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尽量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治疗方法。
3.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上颌窦癌前需要先控制好基础疾病,以降低治疗风险。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七、预后和预防
1.预后:上颌窦癌的预后与肿瘤的分期、治疗方法等因素有关。早期患者通过积极治疗,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而晚期患者预后较差。
2.预防:避免长期吸烟,减少烟草对身体的危害;从事相关职业的人群要做好防护措施,减少化学物质的接触;积极治疗上颌窦的慢性炎症,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