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增生治疗是怎样的
牙龈增生需先评估病因,非手术治疗包括口腔卫生指导及药物治疗替代选择,手术治疗有牙龈切除术和牙周翻瓣术,治疗后要定期复查监测,以控制牙龈增生、维持口腔健康。
一、牙龈增生的病因评估
牙龈增生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药物因素(长期服用某些抗癫痫药、钙通道阻滞剂等)、局部刺激因素(菌斑、牙石等)、全身疾病(如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等)。首先需要明确病因,这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对于有药物引起牙龈增生的患者,需评估当前使用药物的必要性及是否可更换对牙龈影响较小的药物;对于局部刺激因素导致的,要清洁口腔,去除菌斑、牙石等。
二、非手术治疗方法
1.口腔卫生指导
对于因局部刺激因素引起牙龈增生的患者,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至关重要。无论年龄、性别,都应指导患者正确刷牙,采用巴氏刷牙法,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清除食物残渣和菌斑。对于儿童,家长应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因为儿童口腔自洁能力相对较弱,菌斑容易堆积。对于有全身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更要强调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菌斑生长,会加重牙龈增生的情况。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治,一般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洁治,去除牙石和菌斑,维持牙龈健康,防止牙龈增生进一步加重。
2.药物治疗的替代选择
如果是药物性牙龈增生,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与患者的主治医生沟通,看是否有其他可替代的药物。但需谨慎评估,因为某些疾病必须使用特定药物,此时要密切观察牙龈情况,加强口腔护理。例如,对于癫痫患者,若需更换抗癫痫药物,要选择对牙龈影响较小的药物,但更换药物需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进行,充分权衡疾病控制和牙龈增生的利弊。
三、手术治疗方法
1.牙龈切除术
当牙龈增生严重,影响咀嚼、美观或口腔功能时,可考虑牙龈切除术。手术时需使用局部麻醉,切除过度增生的牙龈组织,恢复牙龈的正常生理外形。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儿童患者由于口腔组织相对娇嫩,手术中要注意避免损伤恒牙胚等组织;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全身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前要控制好基础疾病,确保手术安全。手术过程中要彻底止血,术后要告知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漱口水等。
2.牙周翻瓣术
对于伴有牙周炎等复杂情况的牙龈增生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牙周翻瓣术。通过翻瓣可以彻底清除龈下的菌斑、牙石等病原刺激物,同时对增生的牙龈进行修整。在手术前后,都要注重口腔卫生的维护。对于有吸烟习惯的患者,手术前应劝其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手术创口的愈合,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对于女性患者,要考虑月经周期等因素对手术的影响,尽量选择在月经周期相对稳定的时期进行手术,减少术中出血等风险。
四、治疗后的随访与监测
1.定期复查
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法,都需要定期复查。一般在治疗后1-2周进行首次复查,观察手术创口的愈合情况,有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之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可逐渐延长复查间隔时间。对于儿童患者,要关注其牙齿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口腔卫生习惯的保持情况;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全身健康状况对口腔恢复的影响,如糖尿病患者要监测血糖控制情况,高血压患者要监测血压情况等。
复查时要检查牙龈的色泽、形态、质地,以及口腔卫生状况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确保牙龈增生得到有效控制,口腔健康维持在良好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