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应该怎么办
慢性乙型肝炎需进行病毒学、血清学监测与评估,符合指征者要抗病毒治疗,辅以保肝抗炎,同时要调整生活方式,儿童、老年、妊娠期等特殊人群有各自特殊考虑,包括监测、治疗选择、生活方式调整等需依自身情况开展。
一、慢性乙型肝炎的监测与评估
1.病毒学检测:定期检测乙肝病毒DNA定量,以了解病毒复制活跃程度,一般建议每3-6个月检测一次,该指标可反映病毒在体内的传染性强弱以及病情发展的潜在风险,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病毒可能更易持续复制,需更密切监测;对于有家族肝癌病史的患者,病毒载量高则肝癌发生风险相对更高。
2.血清学检测:包括乙肝五项(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及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中的转氨酶(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可反映肝脏炎症损伤情况,乙肝五项能明确乙肝病毒感染状态,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生理时期需更频繁监测肝功能及病毒学指标,以保障自身及胎儿健康,老年患者因肝脏代偿功能下降,血清学指标变化可能更隐匿,需加强监测。
二、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选择
1.抗病毒治疗:符合抗病毒指征的患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常用抗病毒药物有核苷(酸)类似物(如恩替卡韦等)和干扰素(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一般需长期服用,干扰素治疗有一定疗程且可能有较多不良反应,对于儿童患者,需谨慎选择抗病毒药物,优先考虑对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的药物;对于妊娠期女性,需权衡抗病毒治疗对胎儿的影响及疾病本身对母婴的危害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的患者,抗病毒治疗目标是更有效地抑制病毒,降低肝硬化、肝癌发生风险。
2.保肝抗炎治疗:当肝功能出现明显异常,转氨酶升高等肝脏炎症损伤表现时,可适当选用保肝抗炎药物辅助治疗,如甘草酸制剂等,但这是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的辅助手段,不能替代抗病毒治疗。
三、生活方式调整
1.休息与运动: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要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利于身体恢复;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肝脏负担,女性患者在月经等特殊时期运动需适度调整,老年患者运动要选择舒缓的方式,避免摔倒等意外情况。
2.饮食注意: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增加蔬菜、水果、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豆制品等)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取,避免饮酒,酒精会加重肝脏损伤,无论是何种年龄、性别、病史的患者,饮酒都是绝对禁忌,妊娠期女性更应严格戒酒,防止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四、特殊人群的特殊考虑
1.儿童患者: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密切关注生长发育情况,抗病毒治疗药物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定期评估药物对儿童生长、免疫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家长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保证患儿的营养供应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2.老年患者: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监测各项肝肾功能及基础疾病指标,调整治疗方案时需更加谨慎,注重生活质量的维持,在饮食、运动等方面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调整。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要定期监测病毒学指标和肝功能,评估母婴传播风险,在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几率,同时要做好孕期保健,加强产检,密切关注自身和胎儿的健康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