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需注重休息与活动,急性期严格卧床,康复期适度温和锻炼;保持正确站立和坐姿;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凉;控制体重以减轻腰椎负担;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儿童、女性、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休息与活动
1.急性期休息: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一般建议卧硬板床,卧床时间通常为3-4周,这样可以减轻椎间盘承受的压力,缓解疼痛等症状。休息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可在膝下垫一个薄枕,使髋关节、膝关节微屈,以放松腰部肌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脊柱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急性发作时更要严格遵循卧床休息的要求,且家长需协助其保持舒适的卧床姿势,避免不正确的体位加重脊柱负担。
2.康复期活动:在症状缓解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腰部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可以进行一些温和的腰部康复锻炼,如五点支撑法等。五点支撑法具体为: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几秒钟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20-30个为一组,每天早晚各做一组。对于女性患者,在进行康复活动时要注意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强度;年龄较大的患者进行活动时要循序渐进,防止因活动不当导致病情反复。
二、姿势与体位
1.站立姿势:保持挺胸、收腹、腰部挺直的姿势,双眼平视,双脚与肩同宽。长时间站立时可交替将一只脚放在低矮的台上,减轻腰部的压力。对于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群,无论男女老少,不良的站立姿势都会增加腰椎的负担,例如弯腰驼背站立会使腰椎前凸增加,加重椎间盘后外侧的压力,容易诱发或加重症状。
2.坐姿:选择有靠背的椅子,坐下时尽量将臀部坐满整个椅面,使腰部靠在椅背上,保持腰部挺直,膝关节与髋关节保持同一高度。避免久坐,每隔30-40分钟应站起来活动一下腰部。儿童在学习时要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桌椅,保持正确的坐姿,防止因长期不良坐姿影响脊柱发育,增加日后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风险。
三、腰部保暖
1.寒冷影响:腰部受凉会导致腰部肌肉痉挛,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因此要注意腰部保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寒冷天气或空调房间中。可以佩戴腰围来保暖和保护腰部,但佩戴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导致腰部肌肉萎缩。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等身体较为虚弱的时候更要注意腰部保暖;老年人由于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对寒冷刺激更为敏感,要特别注意腰部的保暖。
四、控制体重
1.体重与腰椎负担:过重的体重会增加腰椎的负担,使椎间盘受到更大的压力,容易诱发或加重腰椎间盘突出症。所以患者要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控制体重。饮食上要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运动方面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对于儿童,要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避免过度肥胖,因为儿童期的体重问题可能会影响其未来的脊柱健康。
五、定期复查
1.复查的重要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一般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腰椎CT或MRI)等了解病情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康复计划。对于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腰椎相关疾病史的人群,更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根据复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女性患者在孕期和哺乳期等特殊时期也要加强复查,因为这些时期身体的激素水平等变化可能会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