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骨骨折术后疼痛怎么办
术后疼痛需从多方面管理,包括用VAS等评估疼痛程度,有体位调整、物理治疗(早期冷敷、后期热敷)、心理干预等非药物措施,药物选择依据疼痛程度且注意安全,康复训练要根据耐受调整强度并个性化应对,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有不同特点需综合考虑。
一、术后疼痛评估
1.疼痛程度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工具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VAS评分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最剧烈疼痛,通过评估了解患者疼痛的严重程度,这对于后续制定疼痛管理方案至关重要,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达可能存在差异,儿童可能更难以准确表述疼痛程度,需结合行为表现等综合判断。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体位调整
对于成人: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肩胛骨骨折部位受压,可根据手术情况选择合适的卧位或坐位,如半卧位等,以减轻骨折处的张力,从而缓解疼痛,不同手术方式可能对体位有不同要求,需遵循医生嘱咐。
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家长需协助调整,避免因体位不当加重疼痛,儿童骨骼肌肉等组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不合适的体位可能影响骨折愈合和疼痛缓解。
2.物理治疗
冷敷:术后早期(一般在24-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使用冰袋等,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4次,通过降低局部温度,减少神经末梢的敏感性,从而减轻疼痛。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不同年龄患者皮肤敏感度不同,儿童皮肤更娇嫩,冷敷时需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
热敷:术后48小时后,可根据情况进行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缓解疼痛。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不同年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情况不同,儿童新陈代谢快,但皮肤薄,热敷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
3.心理干预
对于所有人群:疼痛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进而加重疼痛感知。医护人员可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如向患者解释疼痛是术后常见现象,随着恢复会逐渐减轻等,让患者树立信心,以更好的心态应对疼痛。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因对手术的恐惧等导致疼痛感受增强,家长要给予更多安抚和心理支持;成年患者可能因担心预后等产生焦虑,需加强沟通和心理安抚。
三、药物干预原则
1.药物选择依据:根据疼痛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一般轻度疼痛可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如存在特殊情况(如对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等)则需调整药物。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不同,儿童需特别注意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如某些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应谨慎选择。
2.用药注意事项:严格遵循医疗规范选择药物,避免随意使用未经科学验证的止痛方法或药物,确保用药安全,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病史等因素,如患者有消化道溃疡病史,则需避免使用对胃黏膜刺激大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四、康复训练与疼痛的关系及应对
1.康复训练时机与疼痛管理: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初期可能因肌肉活动等导致疼痛短暂加重,此时要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训练强度和方式。不同年龄患者康复训练的适应性不同,儿童康复训练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避免过度训练加重疼痛和影响骨折愈合。
2.康复训练中的疼痛应对:如果康复训练过程中疼痛明显,需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康复训练方案,确保在缓解疼痛的同时促进骨折部位的康复,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康复训练的影响,例如女性患者可能在康复训练中因身体结构等因素有不同的疼痛感受和适应情况,需个性化调整康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