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瘤会有哪些症状
牙龈瘤常见症状有牙龈部位异常增生,表现为局限性肿块、大小形态各异、好发前牙区唇颊侧牙龈乳头;有出血症状,可自发性或刺激性出血,出血后易致局部状况变差;有压迫相关症状,大的会致牙齿移位、咀嚼及咬合不适;有炎症相关症状,如牙龈红肿、合并感染时会疼痛。
牙龈部位的异常增生
肿块外观:多表现为牙龈上有局限性的肿块,大小不一,小的可能如米粒,大的可累及多个牙位。肿块颜色通常与正常牙龈组织相近,呈粉红色,但也可能因局部炎症等因素呈现暗红色。例如,在一些慢性炎症刺激较明显的情况下,牙龈瘤的色泽会更偏暗红,质地相对较软或韧。从形态上看,有的呈球形或椭圆形,有的则呈分叶状,表面可能光滑或略显粗糙。
生长部位:好发于牙龈乳头处,尤其是前牙区的唇颊侧牙龈乳头多见,舌侧相对少见。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能发生,但在女性妊娠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牙龈瘤的发生可能会更易出现,且可能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对于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的人群,如长期不认真刷牙、口腔清洁不到位的人,牙龈瘤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且局部肿块可能会因为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持续存在而不断增大。
出血症状
自发性或刺激性出血:牙龈瘤容易出现出血情况,可表现为自发性少量出血,在刷牙、进食硬物(如苹果等)或触碰时容易引起出血。出血程度因人而异,有的可能只是轻微渗血,有的则可能出血量稍多。例如,当用较硬的牙刷刷牙或者咬到较硬的食物时,瘤体部位的牙龈组织受到刺激,就会引发出血。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可能不太注意口腔卫生且喜欢咬硬物等,牙龈瘤出血的情况可能会更频繁地出现,家长需要特别留意孩子牙龈部位的状况。
出血后的表现:出血后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可能会在局部形成血凝块,长时间不清理的话,血凝块可能会发生机化等改变,并且容易导致局部卫生状况进一步变差,加重炎症反应,使得牙龈瘤的症状进一步加重。
压迫相关症状
牙齿移位:较大的牙龈瘤可能会对周围的牙齿产生压迫作用,导致牙齿出现移位现象。比如,前牙区的牙龈瘤不断增大,可能会使相邻的牙齿逐渐偏离正常的排列位置,出现牙齿间缝隙变大、牙齿排列不整齐等情况。对于青少年患者,牙齿还在发育阶段,牙龈瘤对牙齿移位的影响可能会更明显,可能会干扰牙齿的正常萌出和排列,影响咬合关系的正常建立。
咀嚼及咬合不适:由于牙龈瘤导致牙齿移位或局部牙龈组织的异常,患者在咀嚼食物时可能会出现咀嚼不适的情况,感觉咀嚼无力或者咀嚼时疼痛。而且,咬合关系的改变还可能会导致咬合创伤,进一步加重牙龈的炎症,形成恶性循环。对于老年患者,本身牙齿可能就存在一定的磨损等情况,牙龈瘤引起的咬合不适可能会对其进食产生较大影响,导致进食困难,进而影响营养的摄入。
炎症相关症状
牙龈红肿:牙龈瘤周围的牙龈组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现象,这是炎症的典型表现。红肿的牙龈质地较软,触碰时容易出血,并且可能会有局部的灼热感。例如,在炎症较明显时,用探针轻触牙龈瘤周围的牙龈,就能明显感觉到牙龈的红肿状态。对于有吸烟习惯的人群,牙龈瘤部位的红肿可能会更难消退,因为吸烟会影响口腔局部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不利于炎症的控制。
疼痛:一般情况下牙龈瘤本身可能不会有剧烈疼痛,但如果合并有感染等情况,就可能会出现疼痛症状。疼痛程度可轻可重,轻度疼痛表现为隐痛、胀痛,重度疼痛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进食和睡眠。在儿童患者中,如果牙龈瘤合并感染,由于儿童的痛觉相对敏感,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安等情况,需要家长及时带其就医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