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到什么程度必须拔
龋齿需拔牙的常见情况包括严重根尖周病变且无法保留、牙齿严重龋坏无法修复、智齿龋齿且出现严重问题;拔牙后要压迫止血30-40分钟,2小时内不进食,2-小时后进温凉软质食物,24小时内不刷牙漱口,之后保持口腔清洁,还要观察出血情况,不同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龋齿需拔牙的常见情况
(一)严重的根尖周病变且无法保留
当龋齿引发了严重的根尖周病变,如根尖周囊肿、根尖周肉芽肿等,且经过评估牙齿无法通过根管治疗等方法保留时,就必须考虑拔除。例如,长期的根尖周病变导致牙槽骨大量吸收,牙齿的支持组织严重破坏,无法再为牙齿提供稳固的支撑,这种情况下牙齿已无保留价值,需拔除。从年龄角度看,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处理方式可能因生长发育等因素有差异,但核心是牙齿本身的病变情况;对于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如患有严重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时,拔牙需谨慎评估,但如果牙齿病变符合拔除指征仍需考虑拔除,只是要做好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等处理。
(二)牙齿严重龋坏导致牙体组织大部分缺失且无法修复
牙齿龋坏非常严重,剩余的牙体组织极少,已经无法通过补牙、嵌体、桩核冠等常规修复方式进行修复。比如牙齿只剩下残根,且残根的位置、形态等不适合进行任何修复治疗,这种情况下牙齿也必须拔除。在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有长期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导致龋齿进展迅速,但只要牙齿达到无法保留的程度就需拔除;对于儿童患者,严重龋坏的乳牙如果影响继承恒牙的发育等情况时,也可能需要拔除,例如乳牙龋坏导致根尖周病变严重,影响继承恒牙胚的正常发育,此时就应考虑拔除该乳牙。
(三)智齿龋齿且出现严重问题
智齿发生龋齿时,如果智齿位置不正,如近中阻生、水平阻生等,导致反复发炎、食物嵌塞难以清洁,且无法通过正畸等方法将其矫正至正常位置行使功能,这种情况下智齿通常需要拔除。对于年轻患者来说,智齿的生长情况可能对其口腔健康影响较大,若出现上述严重问题则需拔除;而对于一些年龄较大且全身状况不佳的患者,若智齿龋齿但没有明显症状且不影响口腔功能,可能会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拔除,但一般来说符合拔除指征的智齿还是建议拔除。
二、拔牙后的注意事项
(一)压迫止血
拔牙后医生会在拔牙创放置棉球或纱布让患者咬紧,一般需压迫30-40分钟以达到止血目的。不同人群在压迫止血时需注意力度等,例如儿童患者可能配合度较差,家长需协助其咬紧棉球,但要注意不要过度用力导致患儿不适。
(二)饮食注意
拔牙后2小时内不宜进食,2小时后可进食温凉、软质食物,避免食用过热、过硬、辛辣刺激性食物。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消化功能可能相对较弱,更要注意饮食的软烂程度,防止因咀嚼不当导致拔牙创出血或感染;儿童患者则要避免食用粘性大的食物,防止粘脱拔牙创的血凝块。
(三)口腔卫生
拔牙24小时内不宜刷牙漱口,以免破坏血凝块引起出血。之后要保持口腔清洁,可使用温和的漱口水漱口,但动作要轻柔。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尤其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容易引发拔牙创感染,需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做好口腔卫生护理。
(四)观察出血情况
拔牙后要注意观察拔牙创的出血情况,如果唾液中含有较多血丝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出现大量鲜血涌出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复诊。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家属要注意观察儿童或老年患者的拔牙创出血情况,儿童可能不会准确表达不适,家属需多留意其口腔及全身状况,老年患者自身可能对疼痛等感知不如年轻人敏感,更要密切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