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出双侧上颌窦炎
双侧上颌窦炎是双侧上颌窦的炎症性疾病,成因与感染、鼻腔疾病、过敏等相关,不同人群成因有差异;临床表现包括双侧鼻塞、面部胀痛等,儿童可有全身症状;检查方法有鼻内镜和鼻窦CT等;治疗原则包括药物、鼻腔冲洗、手术治疗;预防需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治疗鼻腔疾病、避免接触过敏原等。
一、双侧上颌窦炎的定义与成因
双侧上颌窦炎是指双侧上颌窦发生的炎症性疾病。其成因多与感染相关,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菌或病毒容易蔓延至上颌窦引发炎症;鼻腔疾病也可能是诱因,像鼻息肉、鼻甲肥大等导致鼻窦引流不畅,从而诱发双侧上颌窦炎;过敏因素也不可忽视,过敏体质者接触过敏原后,鼻腔黏膜肿胀,影响上颌窦通气引流,进而引发炎症。不同年龄人群成因略有差异,儿童可能因腺样体肥大等导致鼻窦引流问题,成年人则可能更多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鼻腔病变等有关;性别方面无明显特异性差异;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更易罹患双侧上颌窦炎;有鼻腔疾病史、过敏史等人群属于高危人群。
二、双侧上颌窦炎的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双侧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可为黏脓性或脓性;双侧面部胀痛或压迫感,晨起时症状可能相对较轻,午后逐渐加重;还可能出现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儿童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发热、咳嗽、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因为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炎症更容易扩散引起全身反应;成年人则以局部症状为主,但病情严重时也可能出现全身不适。
三、双侧上颌窦炎的检查方法
1.鼻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鼻腔内部情况,查看双侧上颌窦开口处是否有息肉、分泌物堵塞等情况,能清晰看到鼻腔黏膜的状态,如是否充血、肿胀等。
2.影像学检查
鼻窦CT:是诊断双侧上颌窦炎的重要手段,能明确显示双侧上颌窦内是否有炎症改变,如黏膜增厚、窦腔积液等情况,还可判断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不同年龄人群进行鼻窦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等问题,儿童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则需权衡检查的必要性和辐射风险。
四、双侧上颌窦炎的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主要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鼻腔黏膜炎症反应,缓解鼻塞等症状;黏液促排剂能促进鼻窦内分泌物排出;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但需避免滥用。不同年龄患者药物选择有差异,儿童使用药物需更加谨慎,优先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对于有药物过敏史的患者,需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
2.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腔内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减轻炎症反应。各年龄人群均可进行鼻腔冲洗,但儿童操作时需家长协助,注意冲洗的力度和方法,避免造成不适或损伤。
3.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存在明显解剖结构异常(如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内镜下鼻窦手术等。手术适应证的把握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等多方面因素,儿童手术需更加谨慎评估。
五、双侧上颌窦炎的预防措施
1.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不同年龄人群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措施略有不同,儿童要注意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家长要做好防护;成年人则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提高自身免疫力。
2.积极治疗鼻腔疾病,如及时治疗鼻息肉、鼻甲肥大等,保持鼻腔通畅。有鼻腔疾病史的人群要定期复查,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
3.避免接触过敏原,过敏体质者要明确自己的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尽量避免接触,外出时可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