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有没有牙龈萎缩
要从观察牙龈外观、检查牙齿缝隙变化、借助专业口腔检查三方面来判断牙龈萎缩情况,观察牙龈外观需留意边缘位置、颜色质地变化;检查牙齿间缝隙会发现缝隙增大及食物嵌塞;专业检查可用牙周探针测牙龈沟深度,用口腔影像学看牙槽骨高度等,不同年龄人群在各情况上有不同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
一、观察牙龈外观
1.牙龈边缘位置变化:正常情况下牙龈边缘贴合在牙颈部。若牙龈出现萎缩,牙龈边缘会向牙根方向退缩,可直观看到牙根部分暴露。例如,健康人群牙龈边缘整齐且紧密贴合牙齿,而牙龈萎缩者牙龈边缘位置下移,牙根有不同程度暴露。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牙龈相对健康且韧性好,若儿童出现牙龈边缘位置异常变化需及时排查原因;成年人若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等可能导致牙龈边缘位置改变;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牙龈有生理性萎缩可能,但也需警惕病理性因素导致的牙龈边缘位置异常下移。
2.牙龈颜色质地改变:健康牙龈呈粉红色,质地坚韧。牙龈萎缩时,牙龈颜色可能变得暗红,质地也会变得脆弱,容易出血等。比如,牙龈萎缩伴有炎症时,颜色更红且质地松软易出血。不同性别在牙龈颜色质地变化上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在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牙龈状态,更容易出现牙龈颜色质地异常改变;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的人群,牙龈颜色质地改变可能更明显,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刺激牙龈;有牙周病史的人群,牙龈颜色质地改变往往是牙周炎进展导致牙龈萎缩的表现。
二、检查牙齿缝隙变化
1.牙齿间缝隙增大:牙龈萎缩会使原本由牙龈填充的牙齿间空间暴露,导致牙齿间缝隙增大。比如,原本牙齿排列紧密,随着牙龈萎缩,牙齿间缝隙逐渐变宽。对于儿童,若牙齿间缝隙异常增大,可能是局部牙龈炎症、不良口腔习惯等导致;成年人牙齿间缝隙增大可能与牙周病、刷牙方法不当等有关;老年人牙齿间缝隙增大可能是生理性牙龈萎缩和牙周病共同作用的结果,且老年人可能因牙齿缺失等因素影响口腔环境,加速牙龈萎缩导致牙齿间缝隙增大。
2.牙缝食物嵌塞情况:牙龈萎缩后,牙齿间缝隙变大,容易出现食物嵌塞现象。当进食时,食物容易卡在牙齿缝隙中。不同年龄人群食物嵌塞的感受和表现略有不同,儿童可能因不能准确表达而表现为咀嚼不适等;成年人能明显感觉到牙缝塞物;老年人可能因牙齿磨损、牙龈萎缩等多种因素,食物嵌塞情况更易发生,且长期食物嵌塞会加重牙龈萎缩和牙周组织炎症。
三、借助专业口腔检查
1.牙周探针检查:专业医生会使用牙周探针来测量牙龈沟深度等指标。正常牙龈沟深度一般在2-3mm左右,当牙龈萎缩时,牙龈沟深度会增加。例如,牙周探针测量显示牙龈沟深度超过3mm且牙龈有退缩情况,提示可能存在牙龈萎缩。不同年龄人群牙周探针检查的正常范围可参考通用标准,但儿童由于牙齿和牙周组织还在发育中,测量值与成年人有差异;孕妇在孕期由于激素变化,牙周探针检查结果可能有特殊性,需要专业医生综合判断;有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牙周探针检查结果可能受血糖控制情况影响,血糖控制不佳时牙龈炎症可能更明显,影响检查结果判断。
2.口腔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等。通过口腔影像学检查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牙槽骨高度等情况。牙龈萎缩往往伴随着牙槽骨吸收,X线片上可看到牙槽骨高度降低。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的牙槽骨发育情况通过X线片可辅助判断牙龈萎缩是否与牙槽骨发育异常有关;老年人的X线片可观察牙槽骨吸收程度与牙龈萎缩的关系;有正畸治疗史的人群,口腔影像学检查能更好地评估牙龈萎缩与正畸治疗对牙槽骨影响的关系。



